美文网首页
日本名教授的分享

日本名教授的分享

作者: HeJuN9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8:42 被阅读25次

    自己有幸认识了一位被国内聘为长江学者在日本庆应大学(相当于日本的斯坦福大学)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并进一步有幸地收获了他因为对后辈对国内的感情而做的分享。本着任何的成绩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把强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自己也会距离强人更近的想法,本文将对其中聊到的内容进行总结。

    1 6个月零基础掌握日语

    教授是90年代去的日本。在得到日本的全额奖学金后,毅然放弃了清华的博士,去了日本。但因为之前都申请的美国,所以日语是完全的零基础。但教授却在3个月后能听懂,6个月后做了第一次报告。其进步速度连他的导师都极为惊异。相较于国内多年都学不好英语。于是,我对教授快速掌握日语的过程非常好奇。

    1.1 必胜的意念

    第一次交流(有人做翻译),教授的导师告诉他,他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必须用日文写,否则他没办法修改。教授算了一下时间,3年的时间,考虑到实验、投稿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等时间,他最多最多只有1年的时间。一旦奖学金资助停止,高昂的费用是他难以承受的。所以他只有一条路,尽快掌握日语,越快越好!

    1.2 正确的方法和勤奋的努力

    于是,他天天带一个笔记本和一个录音机(磁带那种),反复听,并用英文把日语的意思对应记录下来(应该是他到日本后才学日本,而日本可能只有怎么学英文的资料吧)。然后,一有时间就不断复习、使用、记录,并继续大量听。

    我有过相类似的学习和进步经历,所以我马上知道他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每天自律地学习是需要很强的意志力的。我想这种自律一方面是他原本就有(90年代能考上清华的博士是非常不容易的!)。另一方面,也是巨大的毕业的压力吧。

    1.3 远离中国人

    教授知道要尽可能地多使用和重复日语,尽可能远离母语环境。因此,他远离了中国人,甚至记录东西都尽量使用日语。

    正是必胜的意志、正确的方法和勤奋的努力,教授说,当时学日语时一起学习的英文,现在都对他很有帮助。

    2 日本教育的几个特点

    2.1 不给别人制造麻烦

    日本人从幼儿园起就被教育“不给别人制造麻烦”!所以,日本人在公共场所是安静的,是小声的;日本人即便在午饭时间,在那么紧张的时间里,都是安静的,甚至他们会把自己的手臂都紧靠在自己身体两侧以尽量减小占用的餐桌面积,以减少对他人的影响;日本街上很少有垃圾桶,所以,他们自己产生的垃圾都需要自己带回自己家,自己处理(比如矿泉水瓶会一直拿着或放包里,带回家处理)。

    任何与此原则相违反的行为都将受到日本人的鄙夷(游客会好些)。教授告诉我,日本人清洗门前的环境不是做做,而是真的。无论是将垃圾丢在地上,还是因为自己门前不干净影响了别人,都会遭到邻居的鄙视。特别是日本人通常是不当面指出问题的(如果有人当着你的面捡起你的垃圾,就意味着他在侮辱你,他对你非常失望),但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比如被孤立。那种所有人无声地对你的孤立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想想一下中国古代女同志受到的“贞洁牌坊”之类的道德压制就能感受到了。

    2.2 没有leader教育,没有成绩排名

    日本完全继承了西方“尊重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的文化,甚至执行地更好。日本认为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都有无限可能,所以他们没有成绩排名,没有leader教育。个人的成绩都是作为个人隐私直接寄到家里的。教授等要看学生成绩,都要去开证明才可以。而更加可怕的是他们没有leader教育。没有leader教育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leader,每个人都是主人翁。想想每个人都作为主人翁地主动作为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2.3 日本的国际化

    日本以个人为社会的最小的特征单元(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 element),依靠个人的自治和自我管理实现对社会底层的控制。所以日本人知道自己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每一个个体都是相对高质量的。所以日本社会就像是一部高度自律高度精密的大机器。正是因为每一个个体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所以日本以约1.3亿的人口,却实现了GNP仍然世界第二的骄傲成绩(日本大量的企业都转移到其他国家,所以GNP是高于中国的)!也正是因此种种,日本人确实是有资本骄傲的,不仅是在亚洲,连世界都是。于是,带来的问题是,他们的国际化做的不好。

    日本人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所以他们最好的东西都要求用日文发表。因为他们认为语言只是皮毛,内涵才是更重要的。因此,哪怕是有全额奖学金(有趣的是,日本真的只认第一!他们只服美国。极少数出国的日本学生也只会到美国和德国学习。连曾经的老师——英国,日本都是漠视的。德国的态度反而好些,可能是同为二战战败国,懂得彼此的痛苦,以及德国同样是制造业大国吧),也很少有学生愿意出国读书。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如果你不能讲日语,不能接受他们的文化,你是不能被日本人接纳的。因此,日本高校的外籍教员很难被认可,更不要说被授予名额有限的教授了。从这个层面也可以证明,这位教授的实力!

    3 日本的教授选拔

    日本的教授选拔极为严格。同中国现如今的学术论文单一考核指标不同,日本注重对教授的全方位考核。要求不仅有良好的学术影响力,更要有良好的声誉,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德艺双馨,德高望重”才可以!

    同我国学术人才选拔的比赛小学数数不同(大都只考核学术论文数量),日本的学术影响力的考核指标都是些更有效的方法。日本的学术影响力的考核以特邀报告和邀请报告数量为考核指标。

    而学术名声的考核更是严格。虽然也是同行评议,但是,不仅考核学术能力,更考核人品和声誉。哪怕学术生涯早期的一篇不好的文章都可能葬送学术生涯。

    日本的学术升迁采用学术评审委员会的完全的匿名投票产生。评审委员会成员有会议召集人在数据库中按专业随机选择,并且单独通知,且只通知要到什么地点参加会议,会议内容都不说。因此,在到达会议现场前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参会的人有谁,并且匿名票据都会唱票结束后当场销毁,是唯一不留会议内容记录的会议,从而避免了任何的“打招呼”等人情操作。

    4 教育和教化

    我想这样厉害的教授,做他的学生,应该条件很苛刻吧。他告诉我,他主要考核综合素质。他主要是面试决定,成绩只是综合素质很小的一部分。相同年龄的人,时间的总量是相同的。当一方面太好时(比如学习),也就意味着其他方面的时间投入必然要少。人的综合能力在时间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是均衡的。比如,学习不好的人,可能体育更好,可能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反之,以唯一指标论,适合单领域的成绩突破,却不利于一个正常人的成长。

    他说,虽然申请的人众多,但其实要求并不高。他的考核主要分为人品、性格(习惯)、成绩和交流能力。性格习惯是要求一定能融入他的课题组的环境;交流能力就是能理解他和其他面试教授的话(其实交流能力代表了一个人的阅历,代表了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更能代表综合素质。)。

    他说,面试不是选拔,只是大概。教育就是教化,而不是选好学生。教授说,好学生需要教育吗?好学生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其实我教不了他们更多了,我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合的成长的环境,成绩更多都是他们自己取得的。反而是那些“传统”差生,你进来了,我就有责任教化你。但如果你不听,只要你不干扰别人,可以放任之。但如果触犯底线,就一定令其离开。

    他的教育理念是:首先,要有把学生教好的责任和心态(责任感,初心);其次,好的主动的能培养的,一定要培养好(把自己能做的部分做到极致);最后,强制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人的底线)。

    5 小结

    昨天,我看完了马云与阿里巴巴的创业成长史。看着他们一开始弱小时的一次次(37次)被拒绝,他们跨越过的一次次生死挑战,他们的企业文化,他们逐渐成熟的业务和制度,我就一直在想,做成一件事情或者成为一个不那么普通的人或企业,是多么地不易!马云怎么能从年轻时就懂这么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看到最后,我发现,一切的起点就只是马云年轻时的“让世界变的更好”的担当,以及后来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正是年轻时的梦想和不忘初心坚持原则的长期践行,让他们在做事过程中合舟共济,不断成长,并终达彼岸。

    一如这位教授。从结果往前看,我们会觉得他们如神人一般,但回头去看他们的成长史,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成长其实很简单。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成绩就是让家人或世界更好的梦想。其他的所有成长都是这一梦想的实事求是的践行。

    很多事情,看起来复杂,那是因为没有掌握本质,所以导致了以复杂多样的现象为出发点;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那可能是因为不懂其中的内涵。掌握任何事情或做成任何事情,既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复杂。没那么简单是说,任何事情都要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长期坚持;没那么复杂就是,需要的方法大多都是很简单的,通俗易懂的,甚至是耳濡目染的,但自律地长期做到就导致事情又不简单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名教授的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tq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