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来自《内向者心理学》这本书,我们经常会用内向和外向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某个人的性格,但是在心理学上对人的性格的界定却没有这么简单,依旧是真意不断。
本书的作者马蒂·兰尼,获得过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她参照的是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荣格是按照人的心态指向内部的主观世界还是指向外部的客观世界,把人分为内外向。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内向者,在经历了自己性格转变的失败后,她的态度改变了,她认为内向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并且内向者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在作者看来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精力来源不同,内向者的精力来源于内部,例如坐下来独处,思考或者休息一下,而外部刺激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消耗。而外向者需要不断从外部环境获取能量,例如和人交往,运动等,他们需要四处活动才能够保持精力充沛。所以外向的人由于需要经常寻求刺激,所以难以对一件事保持专注,他们的人生重在广度,而内向的人则是重在深度,他们喜欢深入思考。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内向的人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放松的时候,你是不是喜欢一个人,或者只是跟几个少数的好朋友在一起?2.你是不是经常觉得累?3.你经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吗?4.你总是在说话做事之前先要琢磨一番吗?5.在群体中会让你感到不自在吗?6.你是不是喜欢匆忙行事?以上问题相信在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那么内外向是如何产生的呢?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结构不同,我们的生理结构是由基因构成,而不同的基因构成了神经系统中不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细胞和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我们称这种物质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就是一群快递小哥,这群小哥中有的穿着红衣服,叫多巴胺,有些穿着蓝衣服,叫做乙酰胆碱。多巴胺传递的是快速,运动,短时记忆这些信息,而乙酰胆碱传递的是思考和长时记忆。有些人在身体分泌了很多的多巴胺后会感到非常好,而有些人对多巴胺的分泌感到不舒服,而更加喜欢乙酰胆碱,所以这就是内外向性格的生理因素。
荣格认为每个人其实都处在内向到外向这一根轴上的某一个点,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尤其是要调节好自己的精力。合理利用自身的精力才可能发挥出内向者的巨大优势。兰尼提了三个建议:1.控制个人节奏,也就是直到自己什么时候处于高峰,什么时候处于低谷,合理安排工作。2.划定合适的边界,因为内向性格受不了太多的刺激,所以对于外来刺激需要保持在限度之内。3.学会补充精力,定时安排休息。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你能够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