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
笔记 | 《1984》乔治·奥威尔

笔记 | 《1984》乔治·奥威尔

作者: 休眠休眠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6:31 被阅读10次


    写在前面:

    ·  奥威尔死于贫病交加,之后不久《1984》得到出版,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  学者西蒙黎斯在《奥威尔·政治的恐怖》一文中指出,他首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其次是一个反极权主义者

    ·  阶级的特质在奥威尔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奥威尔主张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反对一切变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包括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

    ·  极权主义是现代专制主义:掌握了现代政治的统治手段,控制全面严密

    (以上摘自译者序言,1997.07)



    主要内容:

    《1984》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讲述在政权高压控制下的1984年,温斯顿去到偏僻无人的旧货店,购买了在当时的社会中,代表着“出格”的不常见的手写本,用来写日记。他在日记中写下,“打倒老大哥”。

    当他再次去旧货店时,被裘莉亚撞见,他以为裘莉亚会揭发他的“不端行为”,但裘莉亚却向他表白。

    第二段中,两人开始避开无处不在监视的电幕去幽会,最后租下了旧货店二楼的屋子,作为幽会的据点。

    温斯顿想参加兄弟会(一个反叛组织),带上裘莉亚去找了他认为是兄弟会的成员之一的奥勃良,拿到了阐明老大哥政权运作原理的小册子。

    读完这本书以后,温斯顿和裘莉亚被捕。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就被监视,旧货店的主人正是思想警察。

    第三段中,温斯顿和裘莉亚被分开关押。

    经过了花样百出的殴打、侮辱与忍饥挨饿等折磨以后,温斯顿见到了奥勃良。并且得知,奥勃良并不是什么兄弟会成员,相反,他是老大哥政权的狂热信徒。

    奥勃良以电击的方式对温斯顿进行了“思想改造”。

    最后,挨过了冗长的刑讯的温斯顿精神终于崩溃,承认了“老大哥”的合理性。

    改造完成后,他被放出去,回到社会,不再产生什么“反叛思想”和“自由意志”,思想警察也不再关注他了。



    主要人物代表:

    温斯顿: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觉醒者,一个渴望和相信自由意志的普通人,拥有独立思考的想法,社会的中坚力量,本书中最后的结局他被“改造”、被打垮了。

    裘莉亚: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利己主义者”,拥有能够出其不意看穿事物本质的机敏,但她更多关心的是自己,利用监察的漏洞为自己争取利益,对别人的利害不感兴趣。下场和温斯顿一样。

    奥勃良:老大哥政权的狂热信徒。具有丰富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透彻的洞察力,代表不可战胜的力量。

    派斯逊:愚蠢而乐观的中层。被捕。消失。

    塞麦:聪明而消极的中层。被捕。消失。

    还有以群像图景方式描绘的底层,所谓的“无产阶级”,他们贫穷、麻醉、堕落。

    政权在一些方面给予他们无限制的开放,如赌博、廉价酒精、通俗歌曲、娱乐、批量生产的色情读物,另一方面彻底杜绝他们的希望,如阶层上升的道路,更高级的享乐与食物。

    让这些底层既为了活下去而竭尽全力,又因为一点欢乐而满足于现状。

    同时,让中层能够拥有一定的特权,这样,他们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而无暇他顾。

    而极权主义本身,有奥勃良这样的优秀的统治阶层,有数目庞大如派斯逊般的中层拥护者,有思想警察这样的特务力量,还掌握了军事力量,几乎无可战胜。

    精密的结构,正揭示了极权主义的可怖,一是在于它的强大力量,二是在于它的“无差别攻击”,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安全的做个人的。


    反乌托邦三部曲,我最先读的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然后就是这本《1984》。(还有一本是《我们》,暂列书单中)

    读的时候,深深为乔治·奥威尔的透彻与深邃而感叹。

    《1984》写作于1948年,虚构了一个1984年的世界。

    那个世界中,政权被“老大哥”把持,每个人家中都安有可以同时监视和接收的电幕,思想警察无处不在,政府严密控制着人们的一切,鼓励人们无爱、无性,并使用“双重思想”(即给自己催眠假的就是真的真的也能一瞬间变成假的并且对此深信不疑的能力),没有艺术,没有文化,甚至语言也被篡改为“新话”的世界。

    这本书没有着眼于“抗争”,也没有几千万人觉醒起来反抗压迫、让人热血沸腾的大场面。

    它描写的是极权主义对个人的压迫,它如何运作,又是如何坚不可摧,无处不在;它着重写了极权主义如何摧毁个人意志:对温斯顿的改造过程。

    最终,温斯顿从一开始的满怀希望,到中间的坚守底线,到最后的麻木不仁。

    读的时候,书中弥漫的那种恐怖气息无时无刻不在攫住我。

    它不是一本让人轻松的书,但绝对是一本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思考、更多警醒的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 | 《1984》乔治·奥威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uc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