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时期的经历,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
研究表明,3-7岁是人格、情感和意志发展的重要阶段。
人成年后的行为,基本都是童年经历的重复,每个人的性格品质、处事方式大都可以从童年时代找到原因。
童年幸福的人,通常性格积极乐观、人格健全独立,每一次回望童年,都能感受到爱和希望,获得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力量。
而童年遭遇创伤的人,往往伴随着性格缺陷、思维方式消极等特点,经常需要回顾童年经历、疗愈创伤,才能克服自身的问题,创造一个更好的人生。
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家长的首要任务。
它包括:
1. 稳定的养育者。
尽量由固定的抚养人带孩子,尤其是0-3岁,最好是父母亲自带,不要频繁更换抚养人。
成长环境也是如此,不要一会儿送到奶奶外婆家带两年,一会送到亲戚家带两年。
2. 父母之间关系和谐。
在一个家庭中,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基础。父母恩爱、关系和谐,家对于孩子来说,归属感更强,孩子内心也会充满安全感。
父母经常当着孩子面争吵、甚至动手打架,孩子会处在家庭破裂和被抛弃的恐惧之中,损害身心健康。
3. 避免语言暴力。
孩子小的时候,都是通过父母的态度和语言,来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
孩子感觉自己被爱着,他才会觉得自己是被这个家庭接纳的,在家里感到安心、自在。
如果家长经常用粗暴的言语批评、否定孩子,孩子就会内心不安,怀疑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好像被家庭排斥在外。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控制好情绪,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不要伤了孩子幼小、敏感的心。
比起物质多么丰富、活动多么精彩,一个平凡,但充满欢声笑语和温暖的家,更让孩子感到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