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恶少年五:他们的世界

恶少年五:他们的世界

作者: k豆1111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18:21 被阅读0次

    他们的世界

    如果我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当我的孩子遇到困境和困扰,他愿不愿意同我倾诉呢?如果不愿意,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在他们最艰难痛苦的阶段,不愿意和父母倾诉呢?

    是交流缺失的借口?还是自己在无意中一次次戳伤了他们想要表达情绪与渴望关爱的心?

    其实更多的父母,是选择性忽略(或者说是没有足够重视)孩子的细微变化的。

    或是在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立场来揣摩他们的想法与经历。

    刚看完一篇来自c罩杯女孩的自述故事。

    为什么开始穿内衣?因为会激凸,会引起调戏,嘲笑。

    为什么又不愿意穿内衣了呢?因为会被调戏,被嘲笑“奶牛”。

    在青少年最为敏感的阶段,由于性教育的缺失,男女两性关系未能很好地处理。久而久之,这种自卑心理已经产生了。由于孩子尚小,审美观不成熟,中国家长对性教育的缺失(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她唯一的审美观来源就只能依靠来自同学一声声“奶牛”“波霸”的嘲笑与被男生恶意拆开内衣扣的恶作剧中了,因此一生缺乏自信,走路习惯性含胸。

    这个例子似乎有些远了。我们再来看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中,当房思琪试探性询问母亲对师生恋爱的看法时,这位母亲一次选择了直接回避这个话题,第二次则直接道德绑架,说这很“骚”。当房思琪试着对唯一的好友谈及这个话题时,再次遭受了与之类似的经历,被朋友大加指责。于是,来自亲情,友情的感情线都被封锁了。之后的房思琪,直至死亡都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过自己的痛苦。

    当青少年面对情绪的无所适从,而试图倾诉的欲望又被绝对阻隔与忽视时,剩下的选择只有两条道路。

    一条通往攻击他人,诉诸暴力。

    一条通往自我攻击,诉诸自毁。

    第一条道路或许会通往更大的罪恶,转向对社会的冷漠与恨意。

    第二条路则或许会通往一生的阴影,以及来自死亡的彻底解脱。

    每个行为的背后动机是什么?解决了动机上的困境,暴力行径又是否能够不攻自破呢?

    对行为的批判与谴责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为背后的动因与动机。

    边缘人群需要扩大已有朋友圈,增加来自其他成年人的互动与关注。何况又是十几来岁这样一个心理最为敏感的阶段呢?

    “他每次偷车都很害怕,但拒绝不了,倒不是有人强迫他,而是因为大家崇拜他会偷车。”

    “作为边缘群体,他太孤单,太需要认同了。”

    “诸如此类的活动完成后,社工中心会给他们颁发证书和奖状,那是很多人在成长中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东西。”(笔者按:激励机制具有潜意识里精神控制的疗效,但过犹不及。)

    “未成年犯罪很多都是因为‘没有良好的辅导和支持,他的成长遇到了难以突破的困难,导致他无法归置自己的行为’”。

    “...某种意义上,不良少年同样是困境少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恶少年五:他们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zm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