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浦东迪士尼乐园,一个8岁小男孩伸手摸了一名女子的屁股(亦可能是不小心触碰)。该女子上前理论时,却遭到了这名孩子妈妈的辱骂以及殴打……
当时很多游客围观了这件事。与那名母亲同行的还有两名女性,她们不但不劝解矛盾,反倒附和这位母亲一起指责那位被触摸屁股的女子。后来有群众报警,警察处理并且通报了此事。在警察的调解之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由打人的那位母亲赔偿被辱骂和殴打的女子人民币一千元。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也新闻以后,跟我一样愤怒和不平。为什么熊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是去教育惩戒自己的孩子,而是去辱骂、殴打被害人呢?部分家长这样过度袒护自己的孩子真的好吗?
孩子是父母亲的心头肉,父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本身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经常超过了对自己,这一点谁又不会感动呢?可是,当这种爱超出必要的限度,变成一种不恰当的溺爱的时候,这份爱就会变得有害。
溺爱孩子不是爱,而是害。过度袒护孩子犯的错误,只会惯坏孩子,让他肆无忌惮地继续犯错,甚至在未来犯更大的错。爱必须是有原则的,没有原则的爱是可怕的,极有可能毁掉一个人。
有这么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说古代有一个男孩,小时候有一次偷了邻居家的绣花针,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罚他,反倒夸奖他做得好。犯错的儿子从母亲这里受到了鼓励,于是紧接着又去偷了别人家里的其他物品。母亲依旧不但不责罚,还予以奖励。慢慢地,这个男孩的胆子越来越大,后来居然去偷官府的金库,结果被衙役当场抓获。偷盗官府金库乃是重罪,依律当斩。行刑之前,监斩官问他有何遗愿,他说想见母亲最后一面。母亲含着泪走到她的跟前,他提出要跟母亲说悄悄话。就在母亲把耳朵靠近儿子嘴巴的时候,他突然狠狠地咬掉了自己母亲的一只耳朵。他哭着说:“都怪你!我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都怪你。如果我第一次犯错的时候你制止了我,又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悲惨结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教训:孩子固然会因为年幼不懂事而犯错,可是父母亲(监护人)却负有教育惩戒孩子的责任。当孩子身上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监护人必须及时制止并且教育他改正错误,否则孩子很可能会一错再错,甚至错上加错。到那个时候,真的是悔之晚矣。
在古代,还有一个“韩信惯孩”的故事:说大将军韩信有一天带兵路过一个村子,却被一个站在草垛上的男孩用弹弓打中胸口。随从的士兵非常生气,准备狠狠地教训这个男孩,却被韩信制止了。韩信不但不生气,反倒微笑着夸奖那个男孩好样的,还赏了他五两银子。随从很不理解,韩信却一笑而过。第二次,另一个脾气暴躁的将军路过这里,那个男孩又用弹弓打中了将军,只不过这次不是胸口,而是脑袋。这个将军火冒三丈,立刻拔刀就把这个男孩给杀了。
我们先不去评论韩信惯孩的城府和心计,单看这个事情里包含的因果关系。如果韩信在被男孩用弹弓打中以后,批评惩戒了他,那么这个男孩应该不敢再去犯同样的错误。正是由于韩信对于男孩的错误不但不进行惩戒,还予以表扬和奖赏,才导致了他再一次犯错,而且犯的错更严重,从而给自己招惹了杀身之祸。
当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批评惩戒就是福气,宠溺纵容才是真正的祸害。
尊敬的家长们,你们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也让人感动。但是,当你们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味地去宠溺和袒护。在错误面前,严格是爱,袒护是害。爱孩子少一分影响不大,袒护孩子多一分可能悔之晚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