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清楚一个问题,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并非用了30年,而是大小金川地区两次生乱,乾隆两次发动平乱战争,这两次战争中间间隔二十余年,第一次评定金川耗时两年,第二次平定金川耗时五年,不是所谓耗时三十年。而且,第一次平定金川的战争朝廷求一胜,是金川首领山穷水尽见机乞降才结束了战争。所以第一次的平定金川之役,很难说朝廷赢了。笔者今天先回答第一次征讨大小金川战争失利的原因。
乾隆首征金川之役究竟是胜还是败?言归正传。金川首叛发生在乾隆十一年,这时的大清朝经康雍两代帝王励精图治已渐入巅峰,何以对穷山恶水不毛之地的几千蛮兵久攻不下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彼之短亦彼之长。大小金川为大渡河在西藏境内的两支流,是为极苦极寒之地,朝廷历来对此地采取羁縻政策,没有有力的隶属关系,讲究以番治番。再加上此地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平时隔绝于内,战时又为屏障,易守难攻。
第二,朝廷缺乏战争准备。这一点从乾隆委任张广泗为主帅即可看出,张广泗平定苗疆的名臣,乾隆命令张广泗要以治苗之策治金,说明朝廷对金川的问题没有用心研究,起码对这一对手不够重视。还有一点,大小金川自乾隆七年内部生乱至十二年干犯内地,朝廷一直贯彻以番治番之政策,并严令督抚“不必兴问罪之师”,川陕总督庆复也仅仅是“檄谕和息”。直至金川乱兵杀了朝廷的把总千总,乾隆才调兵遣将,决定平乱。总之战前朝廷犹豫不决,没有充分战备,错失扼杀叛乱于萌芽的时机。
第三,主帅娇纵,将帅失和。张广泗就任川陕总督后,未经研究便夸下海口,复旨“指期克捷”,战争受挫后又唯唯诺诺专心内斗推卸责任。对于朝廷指派的在金川有威望的岳钟琪处处掣肘,暗中使绊。后期空降的首席军机大臣纳亲,胡乱指挥一通,未能奏效,又龟缩军营,从此未谏一言,未陈一计,后被乾隆以“退缩偷安,劳师縻饷”斩首,张广泗也被乾隆以“玩兵养寇,贻误军机”革职。
第四,一味纳叛,姑息祸首。无论张广泗还是纳亲,都对挑起战乱的金川头领之一良尔吉予以优待,以致军心不稳,出师无名,而且良尔吉首鼠两端,于清军亦有隐患。
就这样双方僵持至乾隆十四年,皇帝以皇太后“仁慈”为名,结束了这场难啃的战争,就像朝鲜战争中的美国一样,在没有打赢的停战协定上签了字。乾隆自诩为“十大武功”的首功,就这样草率收兵,虽然大金川给朝廷卖了个面子——乞降,但是清军在战场上实未取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