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赋》,在他的前赋中有这样一段:“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明了苏轼辩证地看待世界所形成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也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宣言,对其后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有重大现实意义。借用康震老师的话,就是人生最开心的事,是让自己活得开心一点。
这一段话要作为苏轼现实生活的理论指导,要在这一观点下观照他的现实生活,苏轼是答复客人也是给自己一个说法。他说:你啊,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但你可知道这水、这月吗?这江水长流似乎并没有流走,这月圆月缺也似乎没有丝毫的增减。有一天,我专门注意了一下天上的月亮,那不就是一个永恒吗。这和我有关系吗?这只能证明它是永恒的,而我的生命却不能长久永生。实际上,这是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这显然不能解决我的哀与悲呀。于是继续说:事实上,如果以变动的观点看(当然我们还可以引申至绝对、运动观看)一切事物瞬息万变,即便天地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如果以不变的观点看(当然我们还可以引申至相对、静止观看),万物与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就当时对自然的认识是这样的),至于物我将来是什么样,遵照规律都要变为一种物质,物我归于同一永恒,那你还羡慕这些么?如果是这样,我还依然是羡慕这些东西,这难道就能说服我吗?似乎苏轼是这样说服自己的。我觉得,这只是提供了一种对生命的思考方式,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生命与生存。于是作者继续说:刚才,我是从自然的角度、变与不变的角度、万物与人类的关系说的,就我们人本身来说,在这天地之间,物与人是一样的,各有各的归宿,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小到一根毫毛也不能归为已有。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去想那些本不属于你的东西,也没有必要去为不属于你的东西而悲叹。你所有的祈望或担心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咸吃萝卜淡操心,事物不会以你的意志而改变,你挂碍什么。就个体的生命能量而言,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死亡是一种现实,这是物各有主的属性,与其哀叹不如乐观,与其自责不如豁达。不要让政治上失意、物质上艰辛来影响你生命的自在,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的譬如这江上的清风、山间之明月,给我们传达的精神享受,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类似这无穷无尽的精神资源是天地自然的恩赐,是本来要你我共享的,你为何弃之而要哀叹向悲呢!正象时下有人讲,宁可去作一个乐观的傻子,也不要去当一个悲伤的智者。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有一毫而莫取。这句是揭示本质的灵魂性的。如果你也这样认为,你会就此一切释怀,难道你要同日月长河一样的生命长久吗。你不会,你也不会这样认为,况且你也不值得因此而哀叹。就人类的生命而言,假如以不变的角度看人类,生命永续恒久,但不是个体的生命,是这个类的生命,如以变的角度看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不断的生与死在眼前,人类的生命是以生死链传递的。
生命奇妙无限,很多东西在里面,照理说生命也是形与神的结合,如果一个生命的形消失之后,那个神还存在吗?或许生命还不能叫结束,只是你主观的认为罢了。生命的现在:斗转星移,瞬息万变;生命的未来:物我永恒,回归自然。生命的形态与现在、将来、自然、宇宙是融为一体的,这就是生命的圆融性,一但你被乐观吸引你就注定进入一种健康的生命境界。
堂皇地说,苏轼对生命已参悟到如此透彻的地步,倒不如说是给自己作为有丰富独特经历、才情的人生找一个生存的理由,实际上,就是给自己一个逃避现实的理由(实际上他是极度的现实,因为生存的需要,他不得不为生存所计养家糊口,他是逃避那曾经追求的理想而奋斗的失望的政治现实,而不是生活现实),老庄于此,寄托于精神,所以说,逃避并不是什么消极,那是一种适当的放弃,也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生命的形态,生命的价值恰恰是去享受自然、不为现实羁绊,放下背负,释放生命,在释放中升华精神。就现代生活而言,人的物质需求与社会的生产能力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充盈,恰恰是精神方面存在巨大的空间和多元,那些清风、明月会带来更多的生命的乐趣,本来就应该把自己有形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快乐元素中,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人生吗。我们有什么去值得哀叹的呢。
清风、明月是具体的,清风化作我们耳畔的音响,明月化为我们眼中的理想,如果要再外延一点,这清风明月就可能泛指艺术与兴趣了。当我们被一种什么东西吸引的时候,你可能会忘掉那些烦恼,生命会快乐地生长。我们并不一定要急迫地卷入残酷的政治、肮脏的名利、欺骗的感情之类,那些自诩为正经事,损耗了我们多少青春,恰恰是那些琐事、不值一提之事、兴趣爱好之事、忘我地沉浸其中之事,才是生命的光彩。有曰:不作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这些清风明月似乎有一种特征,一位画家说:艺术乃不攻不防不赏不罚之圣域,神圣的武器,不拿去做武器,不拿去做工具,要奉献给人类的就是一种爱心。我们生命的耳朵和眼睛是不是就能看能听到无悲叹的画面和乐声呢!不干点没什么利益的事,拿什么来打发这有限的生命呢?这叫达观,苏轼如此。2020.03.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