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浏览搜狐新闻网页,被好几篇,关于家长群的文章吸引。或许自己也是孩子家长群的一员吧,故而,就这些话题想和大家聊下。
【1】
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是什么把我们变成了“戏精”家长?
早上的画风是这样的:
中午的画风是这样的:
晚上的画风是这样的:
原以为孩子上了学,生活就能轻松点,可是自从建立了家长群,才知焦虑刚刚开始。
是什么把我们变成了一个“戏精”家长?
场景一:碰到马屁派的家长:“今天家长会,深切地体会到老师的负责,认真,我要代表全体家长,向老师说一声感谢”“”“今天教师节,祝老师节日快乐,后面复制跟上!
“如果我不发这些,老师会不会不高兴啊,如果老师不高兴,会不会对我家孩子冷眼相看啊,如果对我家孩子冷眼相看,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啊?”
想到这里,还是问候老师一声好吧。而且语言要深切感人,最好是主动发,第一个发。
场景二:碰到炫耀派的家长:做完了作业,要发到群里;孩子要去学钢琴了,发到群里;在家帮着做家务了,要发到群里。
“天啦噜,老师给这个孩子点赞了。我不发,老师会不会注意不到我的孩子啊?注意不到我的孩子,孩子会不会受委屈啊?”
想到这里,还是把孩子的作业、跳舞的视频、朗读的音频也发到群里吧,没有的话,也摆拍一点。
场景三:碰到攀比派的家长:今年暑假准备带孩子去美国,有没有同行的?孩子在省里拿了美术一等奖,多谢老师的关心和照顾。
看到这种消息会不会很无奈?这些明里暗里的炫耀,把单纯的比学习,比成绩,比德行,变成了比家境,比车子,比房子。
但是,还是要硬撑着头皮发啊,因为不发,老师会不会看不起我家孩子啊?
这些焦虑和不安,把我们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戏精”家长。很少有家长能做到今天这篇火遍朋友圈的文章这样,退出群聊。
更多的是,还在群里苦苦支撑着,希望自己的回复能够得到老师看重的家长们,还在继续着自己的“戏精”表演。
【2】
家长群发"心灵鸡汤"被踢出家长群 。
2017-11-07 16:08:58来源:辽沈晚报
只因在家长群中转发了一则“心灵鸡汤”文章,她就被老师踢出家长微信群、拉黑微信、手机号码……
6日晚6时许,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七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向记者哭诉自己的遭遇。
而在采访中,班主任王老师也向记者喊冤:“我一个成年人,不会因为那么点小事把她踢出群。
至于拉黑微信,这个微信是我个人的,我有资格加谁也有资格不加谁。”
家长群转发“心灵鸡汤”被踢
“我就是在家长群里转发了一则《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的文章。
我只是想告诉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让孩子自由发展,并非对老师有意见。
但班主任老师觉得这不是正能量的,对她有极大的影响,就把我踢出群,还把我微信拉黑,电话号码也设置成黑名单。”
6日晚6时许,刚刚下班的沈阳市民王女士找到辽沈晚报、辽沈客户端,哭诉自己的遭遇。
王女士向记者展示了11月2日早7时44分,班主任王老师与她的微信聊天记录。
班主任:您好!我们家长群是班主任方便通知大家消息的,请您注意言辞和议论(我不懂您那首诗的意思)!谢谢!
王女士:《“小二班”家长群》的标题很明确,这是个家长群,我想和家长们聊,您没看懂可以忽略,谢谢!
8分钟后,王女士被班主任从家长群中移出。
微信、电话被拉黑 她无法理解
王女士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可能刺激到了班主任。
于是冷静了一中午后,她给学校教务处朴主任打去电话反映此事,希望朴主任能够从中调解,将自己拉回“小二班”家长群。调解无果。
经过一个晚上的考虑及一上午和身边同事的交流,11月3日下午1时57分,王女士决定主动向班主任示好:“王老师,下午好!”
可这条信息并没有发送成功,系统显示“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
之后,王女士又先后向班主任发去多条信息,系统同样显示“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
“后来我用手机给她(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却提示‘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打了很多次都是这个提示,朋友告诉我这是被设置黑名单了,我换了一个电话打就打通了。”王女士表示,打通电话后,双方对一些事情依旧争论不下。
“如果是清理非家长,为什么要第一个把我清理出去?还要把我微信拉黑,把我电话号码拉黑?”王女士哭着说,
此刻,王老师已经关闭了所有能够沟通的大门,自己和孩子真的很无力。
连线班主任:我有权选择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王女士现场拨打了“小二班”家长群里的一名家长电话。
这位家长证实,班主任王老师确实将王女士移出群聊。
之后,王老师并没有解散家长群,而是自己退出了群聊,这令很多家长费解。
只知道王老师啥也没跟我们家长交代,就自己退群了。
6日晚8时许,辽沈晚报、辽沈客户端记者与王老师取得联系。
记者:王女士是否因为在群里发文章而被您移出家长群?
王老师:我跟她也解释了,家长群是我当时建的,但是这个家长群里不光有家长,还有其他人,我就不想再搞群了,想重新建一下。
然后这个期间她还找过我们领导。还有其他的一些事吧,反正跟这个事说有直接关系,它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它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记者:如果说移出家长群是误会,那么她的微信和电话号也被您拉黑,您怎么解释?
王老师:我可以跟正常家长进行沟通,我跟她沟通不明白,她听不懂我说什么。
我觉得就个人而言,我有权利不与这种人取得联系。这个微信是个人的联系方式,我有资格加谁,也有资格不加谁。
【3】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社会,微信家长群,作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社交平台,可谓是忧喜参半。
在群里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的轨迹,可以了解老师的教育方案,建立起老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会增进家长们的相互了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件好事。但很多家长,老师却抱怨家长群带给他们的其实是工作中的隐形负担。
比如,在北京一所中学当初中班主任的刘明,觉得自己最近得了“手机恐惧症”。这是因为,他的微信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
原来,这些成指数上升的聊天记录,都来自刘明所在的班级家长群。“有时候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一会儿一条,微信一直蹦。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在甘肃平凉某幼儿园做老师的赵娟。她告诉记者,老师每天都要在群里把小朋友吃饭的照片、学校通知等内容发送到家长群里。
家长们看到消息后,就会在下面跟风回复“谢谢老师”、“老师辛苦”等客套话。
“我很感谢家长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但每个家长都发一句,反而让后来的家长看不到重要信息了,所以我希望家长们少发。”赵娟说。
当然,这还只是其中一种情况。更让赵娟郁闷的是,不少家长会在群里发广告或者各类点赞、转发抽奖等信息。
赵娟说,有时候十多分钟没看手机,再一看微信,未读消息就过百了。结果点开看,全是家长们在群里聊些琐事,或者发些广告宣传。
另外一些闲聊的微信,也轰炸着老师的手机,使得他们的家长群负担还远不止这些。
“家长放心,宝贝们开始上课啦”、“孩子进入午睡时间啦”、“我们在室外玩游戏啦”……这些在幼儿园里平凡不过的日常,陈宏每天都要录制短视频,发送到家长群里。
陈宏是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班主任,上课之余,她每天花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短视频。
“从孩子进园到放学,从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几乎是跟踪拍摄,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陈宏说。
但这些工作,很多家长们觉得还不够。“没有在视频里看到我家孩子”,是群里家长最经常给出的反馈。
无奈之下,陈宏得专门去找到这位家长的孩子,再拍一个视频发给家长看。
“若是忙的顾不上,有些家长就私聊我,说没看到孩子着急。”陈宏说,这样刻意提醒她“现场直播”的微信,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波。
相比于陈宏,在广州的黄老师稍微轻松点。她在群里被“赦免”拍视频,只用不时发点学生照片就行。
于是,和陈宏一样,黄老师也得在上课前、学生午睡时、做课间操的时候拍照片,实时发送给家长看。
“有时候学生去上体育课,我也要跟着去一趟,给家长拍孩子上体育的场景。”
相比于为孩子拍照片和视频的任务,更让老师头疼的,是在群里和家长沟通得“语言平和,拿捏准确”。
刘明老师,就常为聊天问题感到头疼。他说,文字留在微信群里,就成了证据,每个老师都知道要谨言慎行。
他讲起班里数学老师在群聊时被“怒怼”的经历。
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退步,数学老师在群里@了孩子家长,提醒家长孩子数学下滑,要多注意点。
本是一句善意提醒,可谁曾想,孩子的爸爸来了气,在群里回应数学师:“我孩子那么聪明,成绩下滑是老师的问题。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面对家长的“玻璃心”,刘明说,老师们不得不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在群聊时把握分寸,照顾到每位家长的面子,谨言慎行很重要。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黄老师的聊天群规里也写明:“家长不得在群内咨询孩子的表现,有需要请电话或到校交流。”
几位任课老师私下也约定好,只在群里发学校的公告和班级事物,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任何讨论。
家长微信群是把双刃剑,它的存在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
但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要营造良好的聊天环境,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在网络世界做“戏精”。
这不,大连一所幼儿园就专门为微信家长群立了9条规矩。
据媒体公开报道,这9条规定中写着:
教师在上班期间专注于带孩子进行活动,无法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请尽量选择中午或教师有空的时间交流,若有事请私信留言,等等。
这份规定还特别说明,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现大量奉承拍马的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也会让老师觉得比较尴尬。
其实,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忙于三尺讲台已经不易。在和老师沟通时,不妨多一份谅解,多一份支持。
家长与老师并肩作战,才能真正实现家校联盟,让孩子学有所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