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的高中并不是特别好的一间学校,我是学校里第三届的学生,算是亲眼见证着学校从无到有。那条小山路,虽然进来容易出去难,但仍然承载了我三年的时光。
2016年的6月25日,闹钟指向十一点,手机便开始消息炸裂模式,我顾不得洗漱便赶紧打开电脑,一遍遍的刷新成绩查询页面,好在最后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过了本科线。在和家人报喜后,我便连忙大巴去了好朋友家,这一路在车上又哭又笑,我很感谢在黑暗中她给我带来的光。
那一年,班里一共7个人考上了本科,学校文理一共320人上线。
在她家大约度过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我们一起回忆过去,谈天说地,一起填一模一样的志愿,祈祷俩人能在同一所大学,虽然结果差强人意,也还好在同一个地区,只隔着十几公里。这个暑假的所有事情带给我们的那种喜悦是溢于言表的。但是还没有从这些喜悦中走出来,学校就已经开学了,而我,很荣幸的成为了高中班里第一个开学的同学。
我的专业是被调剂的,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市场营销,是那个不被长辈们看好,又在同辈里泛泛无奇的专业。
刚到学校安顿好之后,对学校的宿舍有一百二十分的不满,那种脏乱差的环境一度让我的眼泪盈满眼眶,但是心里清楚,我没有勇气把高三再来一遍。在心里不断的暗示自己接受的时候,五个室友也陆续来齐,然后建了一个宿舍群,就像是四年缘分的起点,这种感觉还是十分奇妙的。于是在和新认识的室友侃大山的时候聊起了专业问题,就和同宿舍的室友一起去教务处转专业,最后得知热门的专业都满人,文科可以选择的专业也不多,最后只能安排进双语班,想想要多交几千块钱学费,还是作罢。
刚开学的事情特别繁琐,要体检、军训,还得填各种各样的资料。
填资料的时候好奇看多了两眼,同班的很多同学都是从不同地方的重点高中考上来的,不禁回想起高中那些尴尬的场面。高中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别人问起在哪所学校就读,因为学校知名度不高,往往别人听到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啥?”“什么学校?”“在哪里?”,这是我整个高中时期最不愿面对的场面。
后来和隔壁的同学慢慢聊了起来,很多同学都是倒数进来的,或许只有少数和我一样很努力才能从普通高中的正数名次考上来的吧。
那个时候我就在心里暗自下决心,这一次,我要为自己打一场翻身仗。
浮现在脑海里的只有一句话,位置越低,跳的越高。
我记得这是高中一个很拼命的同学写在自己桌子上的一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