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单位组织党员去武篆传承拔哥精神党日主题教育活动。虽说这里我已到过几次了,但每一次脚踏红土地,仍然心潮澎湃。
东兰县武篆镇从宋皇祐四年(1052年)有"安习”之称始,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武篆,"武"指武夷侯,"篆"指官印。明朝东兰州土司韦虎臣率部赴东南沿海征剿倭寇,战功卓著,获封"武夷侯",韦虎臣感念家乡,便给自己的出生地改名为"武篆"。
武篆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国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的故乡,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境内红色景点遗址众多,其中韦拔群故居、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韦拔群、陈洪涛、黄大权、陈伯民、黄书祥第一批有知识、求进步的武篆籍热血青年百折不挠、敢于奉献。革命星火自此向右江地区燎原。
1930年,邓小平五渡红水河,四进四出武篆,以武篆为指挥中心领导广西革命,在武篆开办干部培训班,发动土地革命运动,创办右江地区革命根据地第一"共耕社",并作出收复百色及挥师河池等重要决定。
武篆儿女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他们以党为国为民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视死如归坚持战斗;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印证了对党的忠心和对民族的赤诚。
东里,一个普通的村庄,因为出了个韦拔群,这里成为,广西农民运动的摇篮。
东里,一个神奇的地方,邓小平在这里领导土地革命,这里成为,中国农民合作共耕社第一村。
"东里三潭",潭水湛蓝,晶莹如镜,身置三潭水边,有如桃源仙境。
村北幽静的小龙潭,默默地记载着拔哥当年洞里挑灯,秘密印刷革命传单那艰苦岁月……
特牙山下,苍松翠柏中的拔群故居,大榕树下的特牙庙和那排排拔哥家属墓群,诉说着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
如今,东里人民不断地发扬拔哥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致力打造环境优美、安逸人居的红色新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告慰英烈在天之灵。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东里人民发挥革命老区优良传统,以"打造红色旅游新村"为主题,认真抓好旅游设施建设,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在东里已是"全国文明村"。
如今美如画的东里 列宁岩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