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478383/d76222391e3c69f8.jpg)
一、歧视的作用
连续学习了薛老师两周的课程,感觉越来越喜欢他的课,199得到贝的价格真的是赚到了。喜欢的原因有三:
1.膜拜于薛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
2.薛老师可以用很生动的语言将专业、晦涩的金融学知识娓娓道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3.课程的整体设置合理,先用一些课时来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
今天学习了薛老师《歧视的作用和限制歧视的恶果》一课,感觉对自己的启发很大,忙不迭地跟大家分享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会认为歧视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是被大众所唾弃的,是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对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歧视的概念很宽泛,并非传统意义的瞧不起,排斥等意义。它还有其他一些含义,比如,我们在选择男女朋友时,就是在进行区别对待,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再如,我们在竞选总统时投票给某一位候选人,其实就是在对其他候选人进行歧视对待。我们购买空调,选择了某一个自己中意的品牌,其实也就是对其他品牌进行歧视。
因此,我们可以说,有思想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会有选择,有选择就会有歧视。但,歧视是否就没有任何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呢?其实未必。
薛老师在本节课中给出了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例子:在马来西亚经常爆发反华游行,通过了解发现,是当地的华人在做生意时经常排斥本地人。当地有一座橡胶园,由福建的五大家族把持,他们在做生意时所遵循的规则是:信用评级。如何评级?他们将人分成七等:
第一等:直系亲属,也就是近亲;
第二等:大家庭当中的远亲;
第三等:同族或者同姓的人;
第四等:同村的人;
第五等:同方言的人或者其他说本方言的中国人;
第六等:说其他方言的中国人;
第七等:非中国人。
闽南人这种歧视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很简单,因为他们生活在异国,语言不通,寄人篱下,真发生借钱不还的情况,很难把别人告上法庭。中国人在那里没有关系,也不懂他们的法律,这时候,司法将很难保护他们。所以,他们要采用这种距离的计算。这种距离的计算,其实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办法。它不仅不会导致收入的降低,相反能够增加他们的效益。这就是所谓的同族中介理论。
所以,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歧视的作用也是很有建设性的。
二、限制歧视的代价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人为地限制歧视,会不会遭遇恶果呢?很显然,一定会。
作者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次贷危机。借此机会,我又将美国次贷危机的内容重新学习了一遍。
我试着用我的语言复述一下次贷危机的过程。
历史来看,大多数的美国家庭是买不起房子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不会轻易放贷给他们认为资质不够的人。从1991年美国商业银行房贷数据来看,能够拿到贷款的人多数是白人,而黑人和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很难拿到贷款。
1992年,美国联邦储备局波士顿分行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说我们有确凿证据证明美国的商业银行肯定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歧视房贷。
美国政府闻听此言坐不住了,开始威逼利诱商业银行对弱势群体进行房贷。让有两家有政府背景的房地产公司去收购商业银行的贷款合同,也就是将危险转移给政府。商业银行一看没有任何风险,便开始大量放贷。
由于大家都能够贷款了,一时间美国进入了空前的购房热。然而,这些银行知道这些房贷合同是有问题的,甚至是有毒的,所以他们将这些合同包来包去,卖来卖去,就像击鼓传花。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无力偿还贷款的人开始拒绝偿还贷款,人数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政府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合理地设置歧视条件是必要的而且正确的。歧视的存在,往往是有其原因的,而且是有效率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一味地限制歧视,所谓的平权运动或许会遭受恶果。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比如歧视,正确的歧视会提高社会协作效率,降低风险的发生。希望我的课程笔记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土木人,一个不断成长迭代的土木工程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