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混沌大学App听了前阿里副总裁,美团COO干嘉伟讲《科学运营》,阿干略有啰嗦,但如庖丁解牛一般把如何科学的运营一家公司剖析的一清二楚,我瞬间路转粉。他在演讲最后推荐了《精益创业》这本书,我才想起来,我去年买了还读过,但不求甚解,实在惭愧。特意把这本书再搬出来,重读一遍,并准备写5-6篇笔记来解构一下这本书,掌握精益创业这个认知模型。
我没有真正的创业过,虽然有参与过几个项目,但是不算真正的创业者。让我来谈精益创业,我的内心是比较虚的,缺乏创业实践谈理论,往往比较空,比较浅,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我还是鼓起勇气来写几篇《精益创业》的读书笔记,精益创业其实是一套方法论和一种创业的模型。既然是方法论和模型,那就有迹可循。好了,那我们接下来正式进入《精益创业》
一、什么是精益创业?
作者创建IMVU公司,早期的很多拍脑袋的决策导致了多次失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套方法论和思维来管理创业。他学习了日本丰田生产系统的精益生产理论,并把精益思维运用到创新的思维过程中去,随后,IMVU大获成功。作者把新创企业的经验教训和精益思维,管理思维融合在一起,发展成为“精益创业”的理论。“精益创业”火遍全球,100多个城市都有实践的社团,这场精益创业运动也帮助很多创业者走向成功。
二、新创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我们先不着急进入精益创业的话题,先来看看新创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双创这个话题,在任何场合都会有泾渭分明的两派,还记得上次《穷查理宝典》线下读书会,就是否鼓励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大家有着旗帜鲜明的不同意见。
中国企业创业失败率是很高的,有的说是85%,有的说是90%,还有的说是99%,我也不知道哪个对,但确实比较高的。
很多企业创立之初就差不多已经失败了。以下的新创企业,失败率尤其的高,基本都用不到精益创业。
1、看到别人干某件事成功,你模仿人家也做这件事来创业。比如隔壁老王,开了个东北饺子馆,生意不错。你一看,哟,可以啊,你也会几个拿手菜,自己又肯吃苦,还有点私房钱,也辞职去租了个门店,干起小饭店来。一如餐饮深似海,你才发现,处处是坑,啥啥都要钱,起早贪黑,挣点钱全交房租水电了。这是最原始的创业思维,完全拍脑袋。
2、我认识某个人,或者掌握了独特的资源,所以我去创业。这样的创业,前期可能会成功,但资源可能不是永远稀缺的,比如能力资源,长期来看,资源优势将逐步消失,而企业很难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尤其是认识某个领导去创业的,风险尤其的大。
3、你说,我创业就是要找刚需。刚需是不是你创业的动机呢?听上去是,本质上不是。比如吃饭是不是刚需,所以很多人觉得开餐厅一定稳赚不赔,可是你知道吗,餐饮业的倒闭率高的吓人。 以上三种创业公司,我觉得都该死掉。公司或组织的本质,是从社会上拿一些资源(人、土地、钱)更有效率的组织起来,实现更大的价值增值。当你实现不了价值增值或者不如别人的增值高的时候,社会就让你解体,释放掉资源,让更有效率的公司来做。好吧,你说你听过很多大咖的课,上过创业训练营,有团队,有资源,有技术,有资金,解决的又是刚需、高频、痛点。是否就能保证成功了呢?那可不一定,看看这两年死掉的创业企业,你就知道了。
看到这,你会说,“我去,这也太吓人了,似乎就没有再看《精益创业》的必要了,我还是回去好好上班吧”。别着急,往下看。
作者总结了两个新创业企业失败的原因,的确很准:
1、创业初期,应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做了严密的分析,用商业模式化画布把战略细化,制定了缜密的计划。甚至预算、绩效KPI都用上了,这条路是不通的。因为、创业初期,你连谁是自己的客户,自身的产品是什么都不知道。使用企业成熟期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初创型的企业,两个字,找死。
2、当目睹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摆脱困境之后,创业者和投资人干脆撒手不管,什么事都拍脑袋,跟着感觉走,这就矫枉过正了。企业很快就会死掉。
从泰勒拿秒表开始测量工人的工序步骤到今天,管理学走过了100多年。只要是企业、组织,就需要管理。新创企业同样需要管理。该怎么管理呢?答案:使用精益创业的的方法论和模型。
三、精益创业的内核:
作者把新创业企业跟汽车类比。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啊,这一段,看得我好绕,读了好几遍才弄明白。
汽车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反馈循环系统,一个是发动机,一个是司机和方向盘。
1、发动机:发动机不断的被改进提升,马力越来越足,这也就意味着一家公司不断的新顾客,服务老顾客,企业的总量在不断的增长。
2、司机和方向盘之间的反馈:精益创业的方式就是教你如何运营一家企业,不是制定多么复杂完美的计划,而是通过转动方向盘进行不断的调整,比如试着改善产品、市场营销和运营方式,何时转型等。
我记得刘润说过一句话,你不敢踩油门狂奔,是因为你不懂的刹车和转弯。还记得,刚拿了驾照时,龟速一般的挪动着汽车吗?那是因为你对汽车的控制不熟练。刹车和转弯就是科学的运营能力。
通过“开发-测量-认知”的模型,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换言之,精益创业就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一种新方式,强调要同时兼顾快速运营、对顾客的认知、远大的理想以及壮志雄心。
小结,对这本书译者的翻译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读起来非常痛苦。新创企业同样需要管理,但既不是成熟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不是拍脑袋的管理方式。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创业经验,结合精益生产思维,发展出来“精益创业”的方法论。核心就是通过“开发-测量-认知”模型,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明天,我们讲讲这个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