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对自己的阅读速度不满意,便关注和查找了一下关于阅读的相关内容。本篇文章主要是公众号L先生中学习并自我理解后的内容——不是具体某一篇。同时,十分推荐大家去看一下L先生的文章。
1,阅读前,明确目的
我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了解什么信息/知识点/主题?解决什么问题?
这种方式的阅读,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加地集中在“阅读目的”的相关内容上,减少不相关、不重要信息的干扰,有利于阅读吸收、阅读速度。
2,阅读时,专注阅读目的,而又以阅读目的为中心发散。
将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集中起来,无论是在本书中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还是其它书、网页、课程都可以查询搜集,集中精力去攻克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点——阅读目的。
以该阅读目的为中心,从方方面面尽可能完整全面地了解。这样,才算是理解这个知识点——而不是知道一个数据、一段信息。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思考,该知识点的来源、定义、背景、表现、作用、可以运用到哪里去、、、、、、
A,再次注明,阅读时,只关注自己想要了解的,而不是一整本书无论是否自己需要的都去看。因此,不相关的可以忽略,达到比一字一行地看来得快,明确的阅读目的也会让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看了什么——而不是这作者说了这个、那个、还有那个。。。唉,有什么关系吗?对我有用吗?我干吗看这本书?
B,阅读时,可以让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情况分配时间,如10分钟)去了解一个点,如“它为什么产生的”。以免陷入各种各样的点而收获不大。还有一种,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提前写下需要了解的有哪些,如“我今天可分配到学PS的时间只有1小时,所以今天1小时学PS的各个工具的基本功能,然后去了解有哪些工具,对各个工具大概需要的时间再细化一下”。谨供参考借鉴。
3,读后笔记,你真的理解了?
A,用自己的话复述表达出来!!!如果不能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极有可能只是“看过、记得”而已。所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写成笔记。而不是用摘抄就算是笔记了——那只是复制粘贴自己看到的“别人的知识”。
B,根据阅读目的,将相关的内容整合成一份总结。它是什么、从何而来、可用哪去、什么情况下可用、什么情况下不可用(或无效)、与什么相似、与什么有关联、是否有上下游(前置、后置、或其它能想到的,为了解决阅读目的过程中学到的)。
C,读书笔记后,找个时间运用。需要明确,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怎么运用——无论是为了实践,还是加深印象、确认是否有误有漏需要优化。
D,优化升级。抽个时间,回顾自己写的笔记,是否有相关的可以整合到一起——成为更高一层次的笔记,内容更多且更完善。这样,就可以使得知识点之间互相联系,相同体系的放在一起对自己的理解、调用更有帮助。
4,总结
明确阅读目的,以阅读目的为导向阅读查找,用自己的话复述并做笔记,以及回想自己阅读内容、联想与其它知识点关系、联系纳入我的知识体系,并运用该知识点做一个近期的实际运用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