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上一篇内的一个部分。
前段时间一直在反思PM的沟通方式,这个问题很早就想过,只不过根据自己的性格情况,我更适合做一个“合适”的PM。我所谓的“合适”并不是与世无争,而是让与自己配合的人舒服,即使对方不觉得正确的事情也能够不带有负面情绪的去实现。当然实现这种沟通有两个前提,第一是理性而有说服力(背后是大量的总结和吸收),第二是有足够的耐心去沟通。事物总有正反两面,这种沟通方式的缺点是效率相对比较低(信任感产生后会好一些),因为你需要让别人不带有负面情绪,经常会消耗比较长的沟通时间。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很早我就不认为人是靠补充短板而被认为是优秀的,所以我选择在这种方式上走向极致。
同样是和朋友开诚布公的聊天,结合自己之前总结的边界思路,有点新的想法。
突破边界的点在于之前的这个方法自己已经运用的很成熟了,可以试着换个角度去实践一下(也有点像“守破离”的想法)。使用更强势的方法在犹豫不决的决策上,但实际运用起来“度”是最需要掌握的。其实关键不在于使用何种方式,而在于在团队犹豫不决的时候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够承担责任,树立PM在团队中威信,更有效率的推进产品进度,甚至能够成为团队的核心,让团队成员能够吃个定心丸。
再补充另一种沟通的思考,有理有据的质疑、争论,对于那些对自己有要求的小伙伴而言反而会认为你在把帮他思考,能够通过与你的沟通中获得有益,也能让产品更好。就好像《创业维艰》中作者所理解的对不起让兄弟们拼命加班,而在兄弟们看来,他们认为让自己很充实、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当然这种思路的前提是,大家希望产品更好,也对自己更有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