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坦然说起

作者: 邹文彬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12:03 被阅读0次
    引语:大约半年前,感觉对文字的理解过于受限。包括字或词典的解释,一旦约定成俗,便具有了相当的束缚,不能完整客观反应当下。昨天,看到这样一句话:坦然面对,无关爱恨。莫名心苦,当时说不清原由,经过一番思索,整理成文,与有缘的你一起探讨。

    坦然在百度里有两种解释:1.坦白,心安,神情坦然;2.广阔平直的样子(因为平常用到这层意思的少,下面不作分析)。

    显然,从第一种解释中可以看出,坦然是一种当下的心理状态。而我们在说与用的此刻,往往没有更多的用心,全然理解在一个当下,这有失偏颇。且心理活动一直处于一定的动态,而静止的看待不能有效反应其真实过程。

    原因说来也简单:从“坦然面对,无关爱恨”中,不妨这样想,是什么样的前因让我们来到此刻的心境?通过前因来到当下,我们的心境将向未来何处去?

    此刻,我们要坦白、心安、神情坦然,必然经历了一个故事,且现在是想从故事中走出来,以期达到一种平淡祥和的心理状态。而后面,我们说无关爱恨,却断绝了自我的情感诉求,主观脱离了心理状态。但我们都是凡尘俗子,岂能做到此刻之后,心无所念?

    所以,我们在说“坦然面对,无关爱恨”的时候,心中隐含了难以言说的倔犟与无可奈何的孤独。这样,如何做到真正的坦白与心安?

    那如何做到理想上的“坦然”呢?我们不能完全剥离个性上的倔强,不可逃避人本有的孤独。这时,需要从我们想达到平淡祥和的目的去思索。

    在心理设限上,我们得直面人生,难以言说与无可奈何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未来的路上,是平坦或坎坷,是欢喜还是辛酸,从容洒脱的走。可以有哭有笑,酌苦品甜,完善活出自我今朝离别后,不乞来日方长的儿女真性情!

    图片源于网络

    到这里,我们应该有些新的认识了。为更切身领悟从固有的思想束缚中走出来,再探讨一个例子。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教给我们的是:做人得懂得谦卑,虚心向人学习。这样理解不会有太大出入吧,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把这奉为一成不变的教条后,就受限其中了。受限于向“人”学习!其实,我们更应该向天地万物而学。

    比如,平常用到的筷子和碗,其中就饱含哲理。(这份领悟源于《道德经》)我把其归纳为:筷子——执直取曲;碗——依有用空。

    筷子如果是弯的,菜难以夹到嘴里;碗如果是实心的,就盛不了饭。所以,我们用到的其实是,筷子的“直”碗的“空”。而筷子却以其直,碗却以其形存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是否也真切认识到生活里,看似用到的是“有”而实际用其“无”呢?这时,对道家的“无中生有”与佛家的“有即是无”,是不是会有一番意外的认知?

    图片源于网络
    最后,说点纯个人主观上对两位圣人的喜好。声明一点,对圣人们的作品所知完全一星半点,只是当一个问题两种态度的时候,我会根据生活赐予,做出选择。比如,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而老子说:化腐朽为传奇!聪慧如你,明白我更喜欢谁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坦然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tj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