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网络素养课程设计师黄秀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乡村学校网络课程设计》。首先黄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两则新闻:
其一,留守少年陷网游漩涡:家庭教育缺失、无父母在旁管教。
其二,8岁双胞胎姐妹海边溺亡 妈妈:发个朋友圈孩子就没了。
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问题?家长如何平衡网络和日常生活?带着这些问题黄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与我们进行了解读:
一、网络再认识――理解
1、网络是什么?生活中手机无处不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和网络。网络不能简单视为工具!工具是可以替代的,但我们很难找到另外一个工具可以替代网络。
和网络相关的词汇:“教育信息化2.0”、“认知升级”、“大脑操作系统”……词汇外显思维,思维决定行动。网络是环境,它在塑造我们的行为。
2、网络有什么功能?检索、购物、买票、网课……在网络上基本上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有时可能找不到,就要换一个思路:找人,网络极大提高链接信息的效率。
二、课程再设计――方向
课程设计分为:一个学科的课程、全校所有课程。今天讲学校课程的设计,课程是变革的重要载体。
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内容、媒介四个维度,网络是支持每一个维度发展成长进步的基础,网络能够促进老师的自我学习与成长,能够让教学的内容融入教育技术,让学生有机会通过网络进行实践,通过网络丰富教学媒介的形式。当老师能够在网络上选择学习内容,让自己发生变化的时候,当我们的教学内容尝试新技术融入的时候,当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设备进行网络学习和实践时候,当我们的教学媒介突破传统的黑板、PPT的时候,那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就在悄然发生。信息技术的融入促成课程再设计,需要网络拓宽信息技术的边界。
三、学校再发展――行动
1.教师的自我成长
教师的自我学习,网上有许多资源:互加青椒计划、21世纪教育研究院乡村教师成长计划、中国教师教育MOOC、同一主题的小圈子、其他公益组织。
2.学生的网络素养
在网络时代,我们不可能隔绝网络,要让孩子有试错的机会,让孩子在课程的学习下成长、在实践中做练习,孩子的成长才可能慢慢发生,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少年派网络素养课程,线上课程两个学期共30节课,四个主题:1.用软件――利用软件辅助学习;2.搜信息――利用网络维持好奇;3.创作品――利用工具表达自我;4.游网络――利用规则平衡生活。线下课程分年级设置,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校发展要老师快投入,学生慢培养。现在网上资源丰富,教师应该快速投入网络学习,然后再进行筛选。而学生的培养是急不得的,他需要通过一个过程来慢慢培养。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不主动去学习,很容易落伍。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全新的学生,更需要刻苦学习,学习和成长都是自己的事情,不要校长发话、不要上级下令。对学生就要有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生的行为品质要慢慢熏陶和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听完黄老师的讲课,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更新了我的一些看法。现在是网络时代,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青少年,要完全阻隔他们与网络的联系,是不可能也不科学的,一味的堵是堵不住的,关键要靠老师和家长去疏导。如何去疏导呢?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少年派网络素养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实践、体会,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慢慢改善学生沉迷网络的状况。家长在家里要教育监督好自己的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经常开展一些小活动,如查资料、做PPT、做思维导图等,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改变陋习,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