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的中元节,这个节日是人们除了清明节之外对逝去亲人寄托哀思与敬畏的另一种大同小异的表达的方式。
一早,看到我的一个懂事的学生在QQ空间里表达对其英年早逝的父亲的哀思,心中一阵酸楚。听她妈妈讲,在她四岁时,她的父亲因脑溢血而离去。她的妈妈因高龄生下她,身体不大好,原来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她细心的父亲操持。她的父亲走后,她娘俩相依为命。然而,懂事的她上小学前就学会了做饭,照顾她妈妈。最让人折服的是这个孩子不仅坚强还很阳光,与她接触多年,从未见过她忧郁的一面。我想,也许是她父亲的离去使她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年龄,甚至超越了痛苦,因而思念是她最深的感触,也是她最大的动力。她的父亲若在天堂有灵,除了怜惜更多的是骄傲吧。
想起几年前看到的一则新闻,英国一位四十二岁的癌症女士为了有尊严地离去,她说服家人,要求医生让她安乐死。最终,她在临死前与家人朋友狂欢两天,安祥地离去。对这位女士的做法除了欣赏,还有赞同,因为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围绕着两大主题一一爱与恨,生与死,其他的一切问题都是依附在这两大主题上的。虽说我们只能主宰生和死之间的那段时光,但是活着就要活得有光彩,死要死得有尊严。我常常想,若是不幸患上不治之症或活到行动不便时,与其苟延残喘,拖累家人,还不如趁着昭华未消时,优雅地转身离去。离去前,我会效仿那位女士,捐出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再微笑着和大家告别……那场景,一定很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