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疑惑“自由”是什么?
工作后下班,这个时间是休闲的、快乐的,但当我刷手机视频,玩游戏的时候,是自由吗?
我玩的时间愈长,刷的时间愈长,慢慢变得不开心了,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空虚。
这样长时间的娱乐,感觉是在放松自己,而我的理性却告诉我不应该继续下去了,已经该休息了,欲望过于的放纵了,当理性和欲望去谈判,我开始焦虑。
放纵不是自由,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是自由,因为有规则在。
除了人的动物们,它们不会去思考自由,它们遵循着自然规则。
就像一只老虎,它是食肉动物,它会去捕猎,它不会吃草,它做不到吃草,它从生下来就在食物链的顶端。
它也会有恐惧,恐惧人类的捕猎,也会害怕被其它动物击杀,当它饿了,它会找食物,当它饱了它会休息,当它空闲了,它虽然会好奇,但不会去思考。
又像一只小鹿,它是食草动物,它做不到吃肉,它在森林里是被捕猎的对象,从出生跟着鹿群活动,去喝水,去吃草,一起休息,它们都不会思考我是谁的问题。
而人类不光遵守着自然规则,也遵守着社会规则,家庭规则,个人规则。
人类从自然规则里伸出来身子,开始思考怎样生存会更好,当衣食住行变得没那么难以获得时,又开始思考自己怎样发展会更好,不管是关于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开始时不时地思考,不停地思考。
思考才会发现自由,上文说了,放纵不是自由,因为放纵代表着欲望,代表着本性,和其他动物没有区别,如果一味的放纵,结果会忘掉了思考,回归自然法则。
而自由自在呢,它是一种美好的状态,是在认识规则之前的一种状态,没有规则,才会有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是在小时候没有认清规则时才有过,如果没有认清这个世界,就像鸵鸟心理一样,怎能知道什么是自由。
当我们出生在人世间,就定义了家庭是什么样的,可能是贫穷的家庭,也可能是富贵的家庭,是有知识的家庭,或是没文化的家庭。
还面对着父母有没有时间陪孩子,父母有没有意识改变自己来帮助孩子成长,父母的感性重一些,还是父母的理性多一些,等等。
这些因素,塑造家庭的规则和脉络,塑造了人的青春。
在小时候,是随着大人走,当成年了,开始选择大学时,自己的心理上还没有从孩子成长到大人,还是父母选择,而父母是用老一辈的经验来选择。等到毕业,可能又要开始谈婚论嫁,这个时候,对感情的理解还没有成熟,也没有多少试错的机会,只能从婚姻里试错。
在这期间,也在慢慢接触社会,慢慢理解社会的规则。
我们不说整个社会,而说出生地,一生可能都会居住的村庄、县城、城市,地方有地方的风土人情,地方有地方的人情世故,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不同,也就有了差异性的社会规则。
而这些社会规则,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生活方式,或者说一方人群的认知和生活方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么把自然的规则、社会的规则和家庭的规则综合起来,就塑造了每个人,个人的思想,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处世方法。
我从农村长大,再到县城上学,在高中和父母搬到市里,又在市里上学,在市里居住到现在。在每个地方都塑造了我的一些习惯和认知,成为了现在的我。
也并不是只能从环境来决定个人的规则,思考很重要,愿意去思考,愿意去行动。去读、去写、去看、去走,思考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
但光去思考,我觉得还不是自由。
是思考后,自己给自己定制规则,顺从自己的良心,才是自己的自由。
比如钻研自己的爱好,成长自己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规则,这是自己的,才叫自由的。
比如去了解规则,去认清自己,努力接近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这个过程中,是在去寻找自己的自由。
我不觉得放松是错的,适当的放松是好的,对自己有益的。倘若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那就是快乐的,也是一种自由的表现。
当我一直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也会走错,有时候大家都说好的事,我就去做,结果它不一定能带给我快乐。
我坚持着自律,坚持着运动,坚持着阅读,坚持着写作,我不觉得自己很优秀,因为有太多的人比我优秀得多。我越是去学习不同的知识,感受不同的灵魂,了解人类历史的时候,我发现我越来越渺小。
我在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之外,给自己设立要求。这些要求是我的,我品尝到了自由,这个自由是我的,别人不能做到理解,做到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合适的自由,如果只是为了活着而缺少思考,自由只会越来越难以接近。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每个人都体验过空虚,空虚是因为那颗向往自由的心找不到通向自由的路。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出自康德的墓志铭。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47269/a40757e313becc0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