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今天,我从抓教师队伍的三个关键点谈起,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多和教师交流,让老师有一种自豪感。
也许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这几年东漳堡教师人员变动很频繁。年轻教师居多,百分之九十以上又是女老师。
现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上,到处都是教育方面的负面新闻,弄的老师们在教学管理方面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为此,我经常走到教师身边,尽一切可能的机会,和老师们多交流。耐心聆听他们的工作困惑,学习需求,或者是生活问题。
一位中年教师坦言:“最近几年,我当老师,体会不到一点自豪感。”
也是。以前学生顶撞老师是大逆不道的严重事件,现在却屡见不鲜。这些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老师在学生跟前已无有了尊严。
一旦师生之间有点问题,家长总是首先来指责教师的不负责任。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和教师吵闹,老师在家长眼里也没有了尊严。
实践证明:凡是教师受尊重的地方,不仅学风良好,而且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很低。
今天我们也许感觉不到不尊敬老师的危险,但若干年后,我们可能不得不为此品尝苦果。
如果教师丧失了应有的权威,学生群体就会陷入一片散沙的局面。
现在教育面临的尴尬处境,我们应该怎样突围?这一直是和老师们交流的话题。
我经常说,只要我们真心是为了孩子,可以采取一些教育手段。如果出了问题,我这个校长顶着,老师们尽管放开手,中心校永远做大家的坚强后盾。
疏散了老师心中的焦虑,内心充满了阳光,不再为一些琐事纠结,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老师”,才能真正走出今天教育的困局。
二、多方式学习,让老师们明白教育的真谛。
今日的学校教育,已经被迫处于聚光灯下,时时处处接受大众的审判,稍有不慎,即遭致家长的刺激、媒体的批判、舆论的抨击,各种对教育的围观、对教育的围剿、对学校的控诉此起彼伏。
似乎每个人都是教育行家,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让负责具体教育职责的一线老师无所适从,就像那个老人孩子和驴的故事。
现在的迫切任务是,首先要让老师们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为此,我们采取集体培训的方式,网上论坛的方式,工作群发表每人学习心得的方式,达到“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的效果。
犹太人的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舐书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卢梭也在《爱弥儿》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北口小学刘老师说:“我现在的坚持,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为了给我们深爱的乡村教育发一点光,出一点微力!仅此而已,我不问前程,不问结果,有的只是自己的默默努力,有的只是自己鲜为人知的坚持。”
三、多鼓励教师读书,培养深度思考能力。
在现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让学生喜欢读书已是大势所趋。而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之前,教师必须把阅读融入自己的生活。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自己不读书却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处?我有时也想这个问题,然而,这样一个巧妙的回答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生吃的饭,并没有体现在我的外貌上,但从小到大,这些饭都长成了我的血和肉。读书也是如此,就像锻炼身体一样,不一定马上见效,但智慧会像你的筋骨一样强壮起来。
一旦爱上读书,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心灵会变得更加纯净,思考也会变得更加灵动、迅捷和深刻。
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人,更靠得住的人,品质也是常常比较好的人。
在这个物质纷扰太多、眼前诱惑太多的时代,有一群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方式的老师,有一群有深沉思考能力的老师,有一群立志坚持乡村教育的老师,一定是我们东漳堡中心校的光荣,一定是我们东漳堡教育事业的光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