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春快乐!
这是我和爱人共同完成的年夜饭(午饭)大餐,两家的长辈都赞不绝口。色香味俱全不敢说,但确是我们小辈的用心之作,融入了对家人的爱。
我们两位都是崇尚独立自强的,始终坚持自主掌控生活,不给长辈添麻烦,因此我们两位都学会了下厨,当然,我的厨艺稍欠一筹,一些复杂菜系还是需要爱人下厨。
经过了多年的下厨实践,我们基本上能够掌控全局,像迎接宾客这样的厨房高光场景也能很好地hold住,而如何达到了目前的境界,我自己复盘了一下,除了厨艺渐长,各种菜肴的熟能生巧外,主要就是有了多年实践下的基础流程,这些流程已内化到大脑中。
做饭蕴含着项目管理的精髓,做饭中遇到的挑战其实就是项目管理可能遇到的,如时间的控制、多任务的处理、成本的控制等。
而和项目管理唯一不同的是,做饭天生就有同理心加持,做饭的对象是自己的家人,做饭的协作方同样也是自己的家人,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进行刻意的同理心培养。
要完成做饭这个任务,其实包含了很多环节,如菜单准备、食材购买、食材清洗/食材腌渍、食材切配、锅具准备、调味品准备、菜肴制作,直至最后的端盘上菜。
而任何一个环节中都有很多子环节,其中的食材购买就包括了食材的选择、食材分量的选择、食材多样性的考量等,每个子环节都很重要,比如食材选择也很有门道,要做清蒸茄子,就要用上海本地的紫茄,而要做茄盒,则需要用粗大的黑茄。
不同的环节往往是并行进行的,并在其他环节间灵活插入,比如,我们家遵循断舍离理念,不用热水瓶来储备热水,只有一个2L的热水壶,而多次烧水将是贯穿整个做菜过程的重要环节,而根据菜肴的数量变化,需要灵活掌握烧水的时机,确保该用的菜肴都能用上热水。
对于工作日最简单的三菜一汤,主要需求就是又快又好,既要速度快,又要保证菜肴的本味和营养均衡。
我一般典型的菜肴组合是,一份绿叶蔬菜、一份豆制品、一份小荤,加上蔬菜汤。绿叶蔬菜用水汆法,最大化保证营养,减少油脂摄入,更重要的是速度快;小荤则一般采用鸡蛋、鸡胸或虾仁这样的食材,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同时处理也方便。
在开始做饭时,电水壶烧上一壶水,然后处理做汤的食材,如常吃的番茄土豆汤,首先小锅放水开始煮土豆,大锅同步用橄榄油翻炒番茄,翻炒完倒入土豆汤中,盖上盖子,水烧开后开小火,无需理会了。
接着洗完大锅,开始绿叶蔬菜的水汆,从电水壶倒入烧开的水,留一小部分烫碗筷,然后烧第二壶水。将绿叶蔬菜放入大锅,汆熟后装盆。在水汆的过程中配好下一个菜肴的酱料。
制作第二个菜肴,以红烧豆制品为例,我们一般会购买经过预先处理好的素鸡或者响铃,这时候只需将食材放入锅中,倒入之前已预先配好的酱料,烧开后打开锅盖收汁。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做第三个菜肴的准备工作,如打好鸡蛋。
制作第三个菜肴,以虾仁炒蛋为例。先加入打好的鸡蛋,待成形后临时装盘,然后加入虾仁翻炒,最后加入蛋,正式装盆。这时,汤也已经完成,同步上菜。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搭配,从食材送到家到全部出锅,差不多就1小时,中间还包括了浸菜的时间,其实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这种流程其实已经固定并内化到了我的内心,日常的菜肴都按照这样的无时间损耗流程制作的。
对于年夜饭这样的MAX级别,其实内核也是这样的流程。
我统计了一下,这次一共用了三大三中一小7个洗菜盆,烧了5壶水,用了两个炒锅和一个砂锅。
同样是又快又好的原则,我们总共用了两次并行操作。
第一次并行操作是左侧灶台用砂锅煮汤,右侧灶台用大锅先行进行煎炸工作,两者的时间基本同步。汤完成后,先行将砂锅端到桌上,而煎炸完成后的大锅清洗干净,准备后面的菜肴。
第二次并行操作则是两个炒锅,一大一小,我和我老婆两个一左一右同步进行炒菜工作,完成自己擅长的菜肴,时间压缩了一半。
可见,一旦我们将经验转化成内在的流程,将大大提升生活效率,从而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