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悉对话伙伴陈亮先生荣获广东省书法类最高展览奖项——南雅奖金奖,特此祝贺!
参加对话人员(以笔画为序):
史璞松(广州)、李艳芳(肇庆四会)、陈亮(佛山三水)、陈兆威(肇庆四会)、黄俩吉(肇庆四会)、游少驹(佛山三水)
特别邀请:吕宏望(广州)
召集人:邝子幸(肇庆四会)
时间:2018年8月18日10:00至16:00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村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兆年家塾
对话主题:平正
话题的几个参考方向:
1.平正的内涵;
2.进行平正训练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标准;
3.每人进行平正训练的经历和感受;
4.平正与险绝的关系;
5.划归平正的古代代表性法帖和作品,优秀书家在平正方面的表现及个案分析。
6.复归平正的表现,复归平正的古代代表性法帖和作品及个案分析。

(本期对话活动我们隆重地邀请吕宏望先生参与。
吕宏望先生是一位精通音律的古琴家,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很是精熟,不仅擅写诗词,富收藏,喜文玩,还对书法有较深的研究。他幼承庭训,擅楷则,其书端庄雅正,有唐人风范。邀请吕先生参与,与其对话,不仅因为他的书风与我们今期的对话主题比较接近,还因为他对中国古典文艺方面的通识造诣。正可谓:其人适交,其才适道,其艺适赏。)




8月18日,我们应约赶赴广州钟村。
钟村,广州的一座城中村。因城市规划,现已进入拆建日程。虽楼宇林立,却人去楼空,寥落了早时飞扬的尘土、闹人的喧嚣!
兆年家塾位于金沙街沙贝村荣基里,因属文物保护建筑,所以免去了拆除的厄运。正是——借问人烟所处,还是百年基业留根本!

家塾为清光绪年间建筑,占地约580平方米。建造者李瑞征为旧时官吏,留《平远县驿站钱粮交待清册》于世,现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家塾正门花岗岩石搭建,正书“兆年家塾”,为晚清进士吴桂丹(据闻为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之曾祖父)题写。后门额上所书“都转第李”,上款所落光绪壬寅季冬吉立,无名款,不知其书者。皆遒劲端庄。


此院四周被四五层私宅小楼所围,囿圈之中却别有洞天。有近两百平米左右的露天庭院。院中置一亭。亭立四方,石柱耸立,高檐欲举,四角腾飞,青瓦覆顶,一派生机勃发!旁立百年杨桃一树,于假山中破石而出,崎岖突兀又令人倍感不屈与奋进。吕兄摘来十数枚果实供尝。果小肉瘦,如树之形;一试,汁少味涩,却无酸感,如树之质。

家塾一进布局,内置两层。百年大材为梁柱,结实敦厚;室内地砖,光彩依旧,据闻为欧洲所产;所用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精致,形式讲究。楼下大厅外,现置餐厅、卧室。楼上书房安置如初,旧椅旧床旧书架,或为往昔先生卧榻读书处;其它数个翻改的供挥毫泼墨的侧室。


百年风雨历新人,家塾已在早十数年前从李姓手中改易彭姓新主。新人好古,酬比购房三倍之重金从江西请来能工巧匠对旧筑进行维护,使其展现如初新貌。或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观赏古筑后,人尚未齐,但无须等待,静听吕兄抚操一曲。手挥目送中,琴音高渺入云,虽为今者,但古音古筑古调古物,人由此皆可入古矣。一奏关山月,二抚吟阳关三叠,后拔梅花三弄,弹指飞动,情真意切,旁者观之静浸其音其境,赏心悦目耳!吕兄抚就,按琴止音,稍顷,云三弄之未为起伏之音归平正之调,不如话归主题,论书之平正。


我等欣然就论,论者惶惶,不置其陋,皆选录之如下:

召集人观点:
1.平正,是通常意义上笔法与字结构的整齐划一。如果从术语上描述,我们可将称之为“尚工”。工整、匀称是平正的基本标准。
2.孙过庭《书谱》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3.关于平正训练的重要性,还可以用孙过庭的话来概括一下
“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这是指技法精纯把握,才可能进入的理想书写状态。工的要求即使是忘怀的情况下,也是不能违背的。
4.平正——险绝——平正的关系。第一个平正是指笔法与字结构的工整、匀称。险绝,是对第一阶段“平正”的反叛,泛指一切偏离规矩的感觉和目标,不同个体的感觉和目标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个平正与第一个平正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平正”外观和审美感觉上都划入平正,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变化。
5.平正的时间性表现。如孙过庭说: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
6.第一个平正是通过初学者的努力训练得到的,以掌握基本的技能为目标,还做不到把精神表达注入到自己的书写当中。
险绝的阶段,对应的是人生走向成熟的过程,技术、形式上的基础已经奠定了,开始追求程式之外的东西,追求精神上的表现。
复归平正是一种综合调整,让表达逐渐达到适度,均衡,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悦目。
可以说,这三个阶段,未必是人人可以体察到的,而且可以说大部分的书写者是体察不到的。
从这三个阶段看,在第一阶段平正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其它阶段是走不好的。

吕宏望先生如是云:
气平即字正。

史璞松先生如是云:
1.吕师(宏望)之书雅俗共赏,端庄典雅,平正一关训练得当矣。
2.田楷虽被一些人诟病,但不失为平正之规矩。
3.并不是所有学书法的人都可以平正险绝后复归平正的,有很多人只可能走平正一关,到险绝就走不下去了。
4.平正的极致是一种控制力的表现。

陈亮先生如是云:
1.古代的平正极致为馆阁体,现代的平正极致是美术体,当代未进行严格的平正训练的、做不到平正的易流入老干体、江湖体的范畴。
2.孙过庭的所云的平正,有两不同的概念。我们容易将平正单一地看成平整、均匀,其实这是孙论中的第一个平正,在复归平正阶段,会生动一些,标准更宽泛一些,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性。
3.平正就如走路,极至就如军人走正步。
4.险绝没有平正的基础就是江湖体。

黄俩吉先生如是云:
孙过庭的平正说是一个学书的基本路径。

游少驹先生如是云:
1.在肖文飞老师近期举办的个人展览上,石开老师与他私下交谈时说到了平正。他指出当代书家有很多一画都写不平,于是也引发了我们的对话和思考。
2.我对平正作了一些思考,觉得下不了概念,因为平正不是孤立的,它应该平正中有险绝,险绝中有平正。九成宫是平正还是险绝?九成宫的笔画有一毫发定生死的准确度,差一点也不行,哪是属于平正还是险绝?
3.以唐楷为例,我觉得唐楷中存在着大量的险绝。

悦山馆对话活动召集人:邝子幸
2018-8-29夜1:50分整理



完
谢谢观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