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我的母亲对于孩子的穿衣有一种强迫性的体现,就是无论如何看到孩子,总觉得衣服穿的不够,总是执意给他再穿几件。即便孩子已经在流汗,她还是执意的要给孩子穿。
以前我们。总觉得很无奈,觉得这是一个老人的好意,也不好意思拒绝了她。直到最近我突然间发现。其实母亲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完全不靠谱的,不走心的,没有温度的刻板行为。
她的潜在逻辑就是,只要我觉得冷,你就应该穿衣服。在这样的过程中她是没有走心的,也就是说他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以关心和爱的名义——所以现在,我会非常坚定的否定了她,不带一点恶意,但是特别坚决的规定了他。
而一旦我的母亲感受到了,我话语里面包含的坚定——如一块石头的坚硬之后,这在以前是她未曾碰到过的——她也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我说你对孩子的关怀我心领了,但是你要看到这天气已经二十几度了,不再适合穿这么多的衣服了。这个时候我是直视着她的眼睛,语气无比的温和,同时语调非常的坚定。
于是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子,对我大吼大叫说我不关心孩子。而是默默的在那边表示了接受,我想母亲这么做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关心能够被我们看到——当我表示我看到了,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接纳之后,她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
不含敌意的坚决,让我避免了习惯性的吵架。
2中国式的送礼。
我的一个亲戚每到春节的时候总是喜欢给别人送一些礼物,他的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礼物,每天都在计算着是要送给谁送给谁。然后又会在那边计较着谁送来的什么东西,然后我要用时多少价值的东西再回送给他,并且乐此不疲。
我对此表示理解,但是我自己却无法去做这样的行为,对于这种物质上面的来往特别的敏感,觉得有一点虚伪。
今天看了武志红老师的文章后,我发现,其实我这个亲戚在送这样的礼的时候,他其实是纯粹的物质来往,讲的是物质和物质的回馈——并没有真心的参与。
他只是在用这些冷冰冰的物质,想要传达一种对于对方的好意。但是行为却出卖了她。——因为我知道这个亲戚是一个非常苛刻的严厉的、不近情理的女人,他可以一边送给你,同时一边又无情的pua你。
所以他送的那些礼物完全是不能抵达别人的心坎,甚至是负面的体验。因为我甚至知道说,他的身边的人会说,他特别会跟别人做计较,比如说邻里邻居的有一些需要帮忙的困难,他总是会特别跟人家做计较,说对方怎么样才不好,自己不应该去帮他的忙。
可是一到送礼的时候,他又特别显得特别积极——比起不可见的善意,他更加重视可以看见的物质——可以说,他的处事是表现的完全不走心的。为送礼而送礼。
这样的送礼行为其实是会让人觉得很讨厌的,因为不一定是别人所需要的,只是他自己觉得对方需要的。是自己强加给对方的善意。
可以说他把送礼的这个行为恶俗了,成为了一个表演——在节日温情脉脉的气氛下,掩饰他的真实嘴脸的一种物品,一个装饰物。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在他这些冷冰冰的物质下面,是他一颗更加冷冰冰的,甚至会pua人的内心。
当然,也有一些人和他一样,热衷于这些客套的游戏,乐此不疲,心照不宣。
3中国式劝酒。
有一个亲戚特别喜欢喝酒,他性格爽直简单粗暴,在酒桌上面,他的劝酒方式很简单,就是最近的不错,来一杯祝大家都顺,然后要求一口干。
他的目的就是,要求大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喝酒,同时也希望别人陪他喝酒,所以他就用这种方式直接简单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是把对方能够放倒,那就是一件太好的事情了,如果没有的话,他也很简单,哈哈一笑,只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
曾经我在刚开始的时候陪他喝酒,偶尔会被它给放倒了,因为感觉到他的热情无法承受。所以只能照单收下,现在我不一样了,我会感谢他的好意,同时适可而止的喝下自己能喝的那一部分酒。
而我发现其实他对于我喝多少并不是很在意的,它只是在意说,他要把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至于对方能不能收到,那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太有所谓的事情,只要我回应了,并且表达了自己的坚定的意识,他就会自然而退。
中国式劝酒,投射另一种流于形式的客套,有简单的、强加的善意和温情脉脉。
4,做自己
今天谈的三件事情,一个焦虑的母亲自己怕冷,所以要求孩子穿衣。一个春节的时候拼命给别人送礼,但是内心却对别人没有一点温情的大妈;还有一个自己喜欢喝酒,同时也喜欢劝别人喝酒的大叔。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这样的行为似乎在释放一种善意,但是这种善意太廉价了,因为不走心,让人感到冷冰冰,也许这是为了掩饰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情互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许这是我们所说的,中国人为什么如此虚伪的一个原因。个人的感悟是,中国人太讲究表面的礼节,结果,真实的感受被剥夺了,流于形式。
传统儒教其实就是把一个人的真我给赶跑了,为了维维持这个社会秩序,我们把一个人的真实的内在给封锁了起来,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我想,这就是王元明悟到的,所谓的天理和人欲,其实是一场不靠谱的游戏,可是为了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正常运作,我们不能不把儒教继续的供养在圣坛上面。
也许今天我们该是让儒教走下圣坛的日子,可以让一个个真实的、多元化的自己能够得到表达,当每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命力,生命中的只是各种愤怒痛苦以及各种难以容忍的矛盾,逐步得到释放。
也许我们不需要那么虚伪,客套,我们可以直奔主题,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难。
我是南星教育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2连第716篇
2021年3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