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焦虑”这点儿事儿

作者: 教子育儿那些事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14:31 被阅读23次

    曾其峰老师在《幻想即现实》一书中谈到焦虑这个问题时,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

    某次去外地培训,来接他的主办方司机迟到了十几分钟,想到学员们会有责怪,担心那些学深度心理学的学员肯定不会放过分析老师迟到原因的机会。曾老师有些恼怒和焦虑,但毕竟是大师,最终还是忍住了,道了句“早啊”就坐进了副驾驶。

    一路上司机的焦虑开始升级,不断地超车,按喇叭,正值上班高峰期,几个路口的车流都很缓慢,其他司机也开始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喇叭声此起彼伏。

    直到曾老师安抚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开始安慰司机说,“反正已经迟到了,多迟到几分钟也没关系,不必太着急”时,司机才开始慢慢拿开了放在喇叭上的手。

    曾老师说,焦虑就像类似感冒的传染性疾病,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可能面临学员的指责时,就会产生焦虑,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司机,自己的焦虑就会减轻或者消失。这点跟感冒又不太一样,感冒传染给别人,自己也不一定好。

    接下来司机受自己的“传染”,焦虑就会加重,他的方式也同样是把焦虑抛出去,于是,超车,变道,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就是焦虑的具体措施。

    曾老师说,很多司机都在分担自己将要迟到的焦虑,想想也真的怪冤枉他们的。

    很多司机本身就自带焦虑上路,再加上外部的触发点,焦虑逐层升级,很有可能在他们开到很远处的某个地方,引发一场重大的交通事故。

    曾老师用心理学上的“蝴蝶效应”来阐述焦虑的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为什么并不是每个人的焦虑,都会产生灾难性的重大事故呢?这是因为,在焦虑传播的道路上,有些人不仅没有因为被传染而放大焦虑,反而把别人的焦虑给“吞噬”了。

    曾老师说,他之所以有吞噬他人焦虑的能力,就来自于学习别人。他说自己很幸运,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他遇到过很多从容淡定的朋友,他们就像一棵树,吞噬着焦虑的二氧化碳,吐出的却是清新宜人的氧气。跟这样的人做朋友,你会被“感染”上静气,有这样的人散布在人群中,我们就可以不再害怕天崩地裂。

    且不说大师的描写如何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浅显易懂又接地气,但说最后一段,让我深有同感。哪位大师说过,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很幸运,我身边有这么多追求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乐于奉献,追求自我实现的朋友,我觉得自己是被上帝捧在手心里的人,是上帝的宠儿。

    再说焦虑,当孩子或者爱人的行为令我们不满时,即使我们没有用语言去埋怨孩子,抱怨爱人,我们的情绪依然会“传染”给他们。而当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吞噬”我们的焦虑时,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常此以往呢?这里略去一万字,因为大家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都已经知道答案了。

    就像曾老师对司机迟到心怀恼怒虽然用“早啊”做了掩饰,但司机还是明显的感觉到了,并受其影响,一路上不断的“播撒”焦虑的种子。

    那什么时候我们就不焦虑了呢?焦虑的背后是恐惧,恐惧是因为不了解。看到一只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你会焦虑吗?你会立即启动你的好奇心,看着它额头上的“王”字是怎么形成的,欣赏它全身黄黑相间漂亮的斑纹。因为你了解,它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那么孩子行为背后的成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早晨都要迟到了,就是不起床?为什么写作业就是拖拖拉拉到很晚?为什么老妈说啥都跟我反着来?为啥有心里话不跟老妈说说?

    当我们内心对一个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做到了心中有数,学会了从行为背后的本质入手,把解决问题的关注点放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把学到的理念应用于生活,我们便不再被焦虑所迷惑,就把自己变成了播撒“静气”的源头,像曾奇峰老师说的“大树”那样,能够吞噬来自爱人,孩子焦虑的“二氧化碳”,释放清新宜人的“氧气”供他们“呼吸”了。

    焦虑,愤怒,恐惧,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愿意去了解,认识它。这个过程就像什么呢,就像谈恋爱吧,当你遇到一个心仪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虽然带着恐惧,虽然并不知道他会不会拒绝你,但是你依然不放弃,带着恐惧,也带着真诚去追求,最终他被你打动,跟你领取了红本本,这样,他就可以一生为你所用啦!以前所受的那些苦,就都成为你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可以拿出来和别人笑谈了!

    祝福大家都能成为播撒“静气”的源头!让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焦虑”这点儿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nf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