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情感、思想、成就、财富、地位等等,可是所有这一切与时间等价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大部分人所评判人生意义的东西不过是人生极小的一部分罢了,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一点,就可以发现,这一切的价值标准最终都要靠时间去累积而成,无论是富裕的程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浓度等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
对于人的一生,孔子有这样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其实在这之前还有十岁与二十岁两道坎,一十而学,二十而积这是我的看法,十到二十岁的时候开始真正的学习,掌握学习最基础的知识,二十到三十,学会实践与积累的自我成长,积累充分,在三十的时候而立,一个人才算建立自己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才可称之为一个成熟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积极的改变,要有诸多坚实的“毫木之积”,以时间为供养,才可累“合抱之木”。
繁华散尽,始于片叶
夏蝉休鸣,寒秋而至,那曾今挂在指头上摇头晃脑的片片绿叶,也换上开始“黄袍加身”,慢慢的落入土里,一片,两片,千百片,最终全都落叶归根。自然界的规律其实适用于人,片叶可秃树,一叶可知秋,那么一天也许就可以判断一个人人生的一部分走向了。所有的崩坏,也都是从最为微小的地方开始的。当片叶开始飞扬在时间的道路上时,繁华的散尽也成了可预见的结局。
生而为树,张弛有度
人的一生有许多的重要的时刻,而这几个重要的决定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高度,那如何提高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呢?投资自己。当一个好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如果我们因为学历,成绩种种可改变的因素而失去选择机会,那是相当可惜的,但是好机会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甚至遇到了也因种种因素无法好好把握,这时候,就当一棵树吧,树的一生,有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也有风吹雨打的坏的天气,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有人装B而遭到雷劈,但是树不会停止生长,哪怕天天都有人吹牛,掉落在地上的枝桠,落叶都会化作成长养分,只不过在天气坏的时候长的慢些,天气好的时候快些,我们要明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要知道欲速则不达,分秒必争加快了成长的速度,而停下来思考则加深了成长的浓度,不变的,是不断的成长。
人呐,只有经历的万物凋敝的冬天,才能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