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都有机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跟你一样,一开始对这句话我是很不屑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赤裸裸的鸡汤呀,还是毒鸡汤。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人屈指可数,人们最终只能各自活成了各自的样子。
这看起来似乎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可是你有想过这背后的原因吗?或许认真地分析一下能让我们“死”得明白些。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1286/c64c71683531f3c8.jpg)
这是《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李笑来老师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给出的一条曲线。
乍一看,这条曲线上我们的成长是呈指数增长,貌似这应该是一件值得让人开心的事。
可是我终究还是太年轻,忽略了在它爆炸式增长之前的一段很长的时间。
如同盖房子需要打地基一样,成长或者进步也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积蓄能量,如同黎明前的黑夜总是很漫长的。
在这里我们引入了一条成本线,成本下以下可以看成“黎明前的黑夜”,成本线以上可以看成无论什么都有成本,生活有成本,习得技能有成本,获得尊重有成本,就连做坏蛋也有成本。
成长这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有意义,在那之前都是挣扎,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实现飞跃式成长。
那只有一个原因:挣扎得不够。
02
今天在简书上收到了一些小编的邀稿,但是我思考再三还是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我清楚地知道我自己处于成长曲线的哪一个阶段。
与其盲目地去为人家的公众号“谄媚”,不去先死磕自己,打磨好自己的“屠龙宝刀”。
认真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能明白,从出生开始,所以的技能都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学会。而之所以有些人那条曲线没能上扬上去,那是因为太多的人大学毕业后就停止了学习的步伐。
正如《见识》里所说:不要太在乎起跑线,因为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会选择主动退场。
请记得:是主动。
只有少数人在20岁以后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们不仅是终身学习者,还是终身成长者,不仅把东西学到了还做到了。
以致于大多数还在感慨着: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们早已经朝自己的方向飞奔而去。
03
我开始写作其实是去年的时候了,作为一枚文艺青年,觉得要是不发发牢骚,都对不起自己的忧伤。
于是我开始陆陆续续地这点东西,起初写文章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因为我那“明媚的忧伤”只能用三言两语来表示,更要命的是自己看了都觉得矫情,更何况是别人?
可是现在我不了,看了一些高手的文章也得到了一些大牛的指导,我开始尝试用讲故事的风格去表达我的一些想法。
还确立了自己一个特别重要的价值观:每天给自己洗脑。
内容无非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做得不好是很正常的,没有谁能一开始就做得很好,要想做得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刻意练习。
虽然它通常并不舒适,但是好处却是巨大的。
所以你还会认为我写得不好就不写了吗?写的不好就不发表了吗?
不,我需要做的事不断地纠正,不断地总结。
04
“看着你的一天天复盘的文章,深感不易,能如此坚持,一直死磕,相信你能越来越好。期待见到你未来的样子”,简书上有人这么跟我说。
但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这条曲线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这不,在地铁里我就把这篇文章写好了。
文章来源:公众号@小飞侠爱读书,作者小飞侠,终身学习者、新媒体写作者,在这里与你一起不断行动、不断调整、一起迭代与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