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小红书里刷到一条消息,有位妈妈在问能不能打孩子,事情是这样的,她的儿子今年小升初,那场考试将决定能不能读更好的学校。
孩子平时数学不错,但在这场重要的考试中他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闭着眼睛都不应该做错的题,他错了,直接扣去五分。
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该打,有人劝妈妈选择原谅。
我想起自己的孩子也经常犯各种低级的错误,反正他的学习史就是各种蠢事的集合史。一开始,我也很愤怒,很抓狂,很揪心。可是后来我发现恰恰是错误给了我们学习和领悟的机会。
其一,家长对孩子错误的看法包含了大量认知扭曲。
为什么一个小错误,会让我们那么抓狂呢?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想法,再对照心理学研究总结的人们常常会有的十种认知扭曲,就不难发现,这些想法的扭曲之处:
应该思维:我们觉得孩子不应该在重大考试中犯错。
读心术:他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不重视,态度不端正。
以偏概全:以后的重要考试肯定也会像今天这样,屡教屡犯。
消极预期:完了,肯定会因为这个错误,读不成好的初中,人生也没什么希望了。
非此即彼:这次考试表现不够完美,就相当于一无是处。
贴标签:你就是那种越到重要考试越掉链子的体质。
让我们出离愤怒的不是孩子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各种可怕的诠释,演绎,想象。
我们不是好的哲学家,但我们是好的演员——内心戏实在是太丰富了。
其二,错误中包含着孩子的潜意识。最近学习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位大师对人的心理认识最厉害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
人大量被压抑的想法、情绪感受都变成了潜意识。潜意识通过梦境、错误、神经症释放出来。按照这个理论来理解,如果一个小孩子经常不自觉地犯同样的错误,会不会是生活中受到的压抑太多导致的呢?
家长经常痛心疾首地抱怨,明明不断提醒,不断叮嘱,为什么还是当耳旁风?还是给我犯错?是要逼死我么?
但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家长的这个逻辑就不对了。恰恰是因为你不断提醒,不断施压,孩子被压抑地太多,才不断犯错啊。而且那是潜意识里的,孩子根本解释不清楚为什么犯错,她只能接受家长对她的判断:要么蠢,要么坏!所以他更得夹着尾巴做人,更得压抑,那不得犯更多莫名其妙的错误么?
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父母管得少了,佛系了,孩子反而优秀了的原因。
其三,错误归因展现了我们“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一面。
其实,就在昨天,我也干了一件蠢事。今天是一年一度地提取公积金的日子。能提差不多10万,可以极大地缓解生活压力,早在一个星期以前,我就准备好了全部材料,只等时间一到,就去办理。
一早赶到银行拉还款清单时,才发现,昨天忘记把还款转账到支付贷款的那张银行卡上了,直接导致还款不成功,因为少了一个月的还款记录,今天便不能办理提取了,要补扣成功后,才能提取。至少在三天后。起了大早,赶不成集。我已经还款三年,累计35个月了,只有这一次忘记准时转账,却耽误了重要的事——听起来和小升初考试,看错题也没什么两样。
面对自己做的蠢事,我自责了几秒钟,迅速为自己寻找多个掩盖错误的对策:
1.自我安慰:没事没事,多等三天而已。
2.扯谎掩饰:疫情以后,银行扣款没那么急了,以前都凌晨扣的,今天还没扣呢。所以少了一个月的还款记录。提不成公积金了。
3.推卸责任:妈妈,今天没提成,公积金中心不让提前操作。去年是2号提的,今年2号恰逢双休,所以顺延啦。
另一个我在暗中旁观“我的言行举动”,面对自己犯下的蠢事,此我真是灵活矫健,躲闪及时啊,忍不住赞叹“好身手”!
对别人,尤其是孩子的错误,你可是火眼金睛,锱铢必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