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127117/0dcd5fd5f01417d1.png)
文木老师,一再告诫我们,企图靠妥协、退让,就能获得丛林法则,就能拥有自己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是决不能可能实现的。古人云,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的安睡?中外一理,古今一理。
1.他告诉我们,“在大国兴衰的历史画卷中,尽见和平衰落的前辙,不见和平崛起的先例。”“历史从不支持仅凭善意就能迎来盛世的观点。”
2.如果说上述观点说得还比较含蓄,那么这句话更能惊醒某些公知们:“富国只不过是强国在海外的另类银行。”
3.他引用毛主席的话:“一些阶段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学家黄仁宇也说,历史上重要的转圜之点,总是避免不了武装冲突。于是史家也别无选择余地。目前讨论大国崛起,然读史至今,怎么也看不出穷人只要放下刀枪,换上西服,打上领带就能被富人纳入“文明”’行列。1927年陈独秀以为革命就是“绘画绣花”,听蒋介石的话放下了刀枪,还没来得及换上洋服,千万共产党员的头颅就落了地。
4.文木老师始终站在历史的、世界的高度来分析观察问题。如他指出:欧洲的崛起是靠非洲黑人的尸骨堆起的,美国的崛起则是建立在无数印第安人的头盖骨之上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比如赖斯、鲍威尔和奥巴马等黑人的成功,就否认当年西方贩卖黑人的罪行,也不能仅仅为今天为数不多的印第安后裔过上美式生活,就由此默认当年美国屠杀印第安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
5.欧美人自己至今也未对此道歉,那我们就更不能在讨论西方崛起进替他们掩饰这段历史。
6.关于军队,特别是海军发展,文木老师高度关注。他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包括强大海军在内的强大国防,国家是最终将会失去一切。
7.把历史事件信手拈来,打破时空阻隔,让真实的历史事实“高下立现”,是文木老师文章说服力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面对公知叫嚣的“最彻底改革”,到底是什么东西,他这样说:当年在辽沈战役连连败北的情况下,蒋介石在国统区实行的大力度银行改革,是从内部自毁的关键原因。蒋介石垮台前夕,江北共产党军队的攻势和江南的通货膨胀都已不可遏制,而此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还在敦促蒋介石必须实行“最彻底的改革”。无独有偶,就在中国政府大力扭转严重的社会分化现实的当口,2006年12月,美国财长保尔森率团访华前夕,也要求中国“加快市场开放步伐”,二者比较,司徒雷登的建议,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国革命成功,而保尔森的要求,则会从内部加剧中国社会分化,并为在东海可能出现的外部危机做好铺垫。
揭露西方“吃人”的本性,打破国人幼稚的幻想,拿起自强自立的武器,是文木老师主要的写作动机。而且在字里行间,在冷静的文学底下,明显感到有着一股股呐喊的焦虑,不时喷涌出来,感染着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