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就是民国时期有着巨大的变化,然而正是如此,出现了很多的文人墨客,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次非常大的变化。如此一来,中国出现了很多的大作家,就比如老舍、闻一多、钱钟书等等,在这些人中,钱钟书也是在数学方面只考了15分的成绩,但是和他有些相同的一位文学家,更是以更低的0分数学成绩被录取。然而还不仅如此,就连他的作文也仅写了三句话,那么他写的是什么?
这个人其实就是臧克家,他1905年出生在山东潍坊,家里面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只不过在数学方面并不行,但是在文学方面,他们家可是有着浓厚的气息,因此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清朝时期考取了功名,这样的背景之下,臧克家也是从小就对国学有着很好的教育,于是在古文方面都是很好。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加上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都相继离世,他家里的生活也是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在1919年的时候,五四运动的爆发,让他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他做出了一次重大的决定——上大学。只不过在高考的时候,臧克家没有学习过数学,所以对于数学的试题是完全的看不懂,最终交了白卷,于是数学就考了0分。
只不过在当时的作文题目有着两个题目,分别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和《生活杂感》,只需要选择其一便可以了,但是臧克家却是把两题都做了,而正是如此,在《生活杂感》他只写了三句话。正是这三句话让当时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看到了,于是破例给了98分的高分,最终被录取了。录取之后,臧克家并没有如愿的进入到国文系,反而是进入了英文系,这点让臧克家很是无奈,但是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学国文,于是就找到了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立马就知道了他是写《生活杂感》中三句话的主人,而这三句话就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要说也就是指人一生都在追求那种虚幻的光,光就是金钱地位名利面子这种东西。而幻光便是梦想和希望的象征,尽管是虚无缥缈的,但是也是能够实现的,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是有着一个幻光,到那时最终在追逐中能够如何,全看自己,而这就是生命的历程。
如若只是将这些东西看作虚无,而不进行追求的话,最终也只会沉入苦海,因为一旦不去追求,最终就会是没有人生的目标,迷失了方向,所以人生也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苦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