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开始?
做个小矮人----2015年创建了第一家公司(上)大概的背景是这样的,2014年底的时候,一些机缘巧合,让我们团队有了一些创业的想法,但是创业有风险,而打工又没盼头,怎么选择呢?无疑创业是最多支持的,毕竟一个团队已经存在,只是再换一个项目来自己做,那成本十分底,一来不用重新搭建团队,二来不用磨合。
喊创业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不会嘴疼,但真正做起来又是一马事。一开始我们在衡量团队一共7-8个人,做什么项目,资金股份怎么分配,怎么管理呢?我们讨论沟通了一次又一次,这个话题涉及到做什么项目,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也有利益分配,所以大家都会存着私心讨论。这里分享一下这个环节,据我所知,我们一个团队私下又分开了几个小讨论群进行沟通,其根本原因是个别几个人之前已经在做一些创业的打算有一些项目在推进,又一些人接到了其他job来做,又有一些对创业开始感到不安。所以这个事情沟通了很久没有共识,现在事后来看这个问题就是想法不统一,利益分配不均,价值观不一致的结果。
讨论着终于有人退出了,又有的人显得不着急不上心了。说到底呢,应该就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为结果负责,因为大家都是打工过来的,很正常不过的思维,包含我在内也没有这意识。
这里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与一家初创企业的boss聊过,他是二次创业了,这回他们要找合伙人也需要团队,我们团队也在试图看看这样的方式合作可否。最终不成的原因是因为我说了一句话:
"我们是一个团队,要不都来,要不都不来。"
试想一下一个小初创团队又怎么容得下这么7-8人的团队呢,所以这个事没有成,但是这个事情貌似我在他们公司出了名,都知道我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其实这个事情对于我,也是有一个很大的启发,因为他的一句话给感动过
“你之前也有很多小创业的经历但是都没有坚持下去,你是否想想要做一个什么事情真的是能帮到别人或者创造价值同时你还是很喜欢的,愿意坚持的,然后你看到客户认同你的东西你会十分兴奋的”。
我反思了过去都是在浅尝则止,没有坚持,这个时候也正是一个好机会,至少团队合伙人都到位了。why not?
『人一辈子匆匆数十年,有机会什么都要就去试去体验,输了是一种体验,赢了也是一种体验。』
事后几天,我觉得这个创业的事情不能再拖沓了,总必须有个结论,要玩就一起,不玩就不要啰嗦了,再折腾下去这个事情就会黄了,必须趁着热情都在赶紧执行起来,而且大家给我的感觉都是不想承担责任不想牵头。所以我开始试图挑选至少有创业意识的人私聊,希望尽快把事情落实。
2014年底,微信公众号正在发展,商家正在思考如何互联网+,各种业务都在公众号上开发,开发信息不对称,所以我的想法是做一个微信公众号的SaaS平台,核心是解决商家开发公众号的难题,同时借助介入商家希望搭建一个中小商户的联合促销平台,解决小商户互相引流促销的需求。这个想法其实在之前我已经找了一些伙伴在一起研究在探讨,希望可以慢慢把这个项目做出来。
最终,那些明确表态说要干的,不是说“再看看想想”的伙伴,只有3位(包含我),再外加一个之前的成员合计4人。其实我原意也是希望大家一起出来干的,可惜事与愿违,估计当时有小伙伴会认为我抛弃了他们,但是我也曾努力过"在一起",只是创业是一起承担一起进退的而不是等着别人牵头。创业是一个有风险的游戏,10个创业9个都死掉了,还有一个快死了。
怎么开始的?
我们4个人确认后的第二天,马上起公司名字,工商注册,确认股份与投钱。股份当时想得很简单,大家平分,我稍微多一点,这个是没经验,所以为后续埋下了一个地雷。然后就是找办公地点,我们只用了两天。办公地点其实我觉得嘛不能太差也没有足够资金弄太好,但是两个原则:
1.交通方便。创业小公司,工资给不高,如果还上班麻烦谁还愿意来?
2.科技园区。一般创业公司都有补贴,氛围也较好。高级写字楼成本高,普通商务写字楼又太low,园区装修差一点也给人创意感,小年轻也喜欢。
我们租了一个地铁上盖的创意园区,一线山景,50几平米,95/平米,每个月补贴2500,满配可以坐12个人。
这个view还真是不错,第一眼就看中了,价格合适,交通便利,又在园区,然后马上签合同租下来了。
做个小矮人----2015年创建了第一家公司(上)租下来还要购置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品,桌子之类的,宜家家私!自买自装,自己买油漆简装一下,两天就搞定了。别怀疑,每个人创业刷油漆应该是标配的工作。
做个小矮人----2015年创建了第一家公司(上)出来自己干以后你就会发现时间就是金钱,多浪费一分钟都是消耗钱,尤其我们几个在没有收入,没有投资的情况下。逼着我们异常高的办事效率,一周下来办公室完全可以投入使用,我们几个就进入正常工作了。
做个小矮人----2015年创建了第一家公司(上)就这样,28150126,小矮人 ,xarens, 1.0版本就启动了。其实2015一月初就已经投入了,只是0126是一个好日子,所以就用了这天。为什么叫小矮人?因为工商核名字只有这个名字通过了,而且还是我们排在最后的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其实还蛮有科技创业公司的风格,也许是缘分吧。
小矮人经营的策略:主线产品是mivi (micro service,微服务,微信的服务平台,商家的联盟营销平台,一个SaaS服务),是未来质变的项目,同时我们还会与别人合作,通过兑换股份或者资金的方式提供技术服务,保障有少量的资金回流。
那是2015年初,对于mivi我们的对手是微盟,点点客,有赞等,我们定位中小商户买不起或者不舍得微盟的,不做点点客擅长的餐饮环节,有赞主要是商城的不冲突,我们功能简单又合适小商户又便宜,毕竟我们本身也是瞄准的就是这些中小上商户。
我们疯狂地加班但是我们很快乐,虽然很累,但是很享受,这个应该就是创业所带来给我最直接的感受,那段时刻确实是一种不错的人生体验,哪怕现在回忆起来都有说不出写不出来的滋味。
一切一切都在开始着。。。
持续迭代与变化
首先,简单概括一下整个2015的大节点:
1月成立,2月与某汽车后市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互相置换股权;3月发布mivi beta版,4月共同发布汽车后市场产品1.0以及发布会;5月与南京某企业签订战略合作,6月发布mivi 1.0正式版本;7月-8月大学城商户第一次推广,佛山区域推广,累计100家;9月签订第一家跨境电商实体商户以及若干个性化微服务客户;10月签署个性化微服务若干,11月产品行业划分,12月一个小变化。。。
整体上,我们看上去还不错,业务不断发展,原来的4个人一下发展到了15人左右,小办公室坐不下了,只能换一个更大的,手上有点小资金了所以也给出了一些预算去装修。
换了一个170平米的大办公室,有独立会议室,招待室。
部分员工Logo 也升级了,更科技感。
Logo 升级就这样,2.0的xarens 发布了,业务更多元化了,基于mivi服务平台衍伸了许多不同的产品,以及行业案例。公司组织上划分了HR、产品、市场、销售、技术、设计、运营几个部门,部门虽小,但是职能明确。还有一个虚拟的部门--股东管理部,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 神一般的存在。
从2015年1月~8月,发展都是比较紧凑的,不是在研发就是在研发的路上,现金流方面我们前期合计投入的16万资金到了8月份已经翻了一翻有多(前三个月负的,后面都是扣除人工、租金还是可以正向流入)。7-8月的推广,累计100个客户左右,看上去好像还可以,但是我发现了市场与产品上的一些问题:
1、中小客户是有需求,但是开发成本高,转化率低。我们更需要一些渠道去发展才能更快,靠地推的方式转化率明显越来越低,而且其他城市没有办法支撑。
2、中小客户对于使用系统维护是一个盲点,大客户谈不进去,小客户使用不上。
3、产品落地需要更行业化,做行业意味着我们只能选择1-2个甚至只能做1个行业,范围会被收缩。
4、我们没有资本投入,速度不够大头发展快,很快就会被大象踩死。
这些问题,我们4个人并不是这样看,有的认为现在开头不错,慢慢做就好。但是我却感觉其实走在死亡边缘,经常感觉到不安,彷徨。虽然公司9-10月份的经营数据还是收支平衡,扩大的团队的费用都有收入填补,但是这掩盖不了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资源不足,销售网络弱,产品定位与目标人群脱节。同时还面临一个内患的问题,业务发展起来了,大家都是股东都是老板都开始有想法了,都情不自禁的去干涉员工,下指令。
业务看似发展着,但是却是死胡同,股东们意见不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也是想尽了办法。没有资源就去找一个有资源的合伙人或者其他企业合作,寻求『传送门』借力(后续介绍传送门的事情)。产品问题就重新定义产品,主要是产品方向多了衍伸方向也多了,没有办法专注,那就是做选择,只做核心的,但是非核心的赚钱啊,所以股东们不愿意。好了,股东有意见有问题经常越权下指令,员工也不敢不听,那主管与员工们都乱套了。所以我成立了股东管理部,有意见有问题统一在股东管理部讨论与输出,不能直接对员工,由股东管理部负责人对公司CEO ,再下发到各个部门执行。
这个时候之前埋下的地雷点燃了。。。
做个小矮人----创建第一家公司(下) 内容更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