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山有路读书笔记读书
读书日记 42 凯文凯利 失控24章全解析 上

读书日记 42 凯文凯利 失控24章全解析 上

作者: 魔鬼的小牧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07:29 被阅读73次

第01章 人造与天生

凯文凯利的失控第一章就提出了一个总的逻辑框架,也就是他的思想制高点,那就是要用生物学的逻辑来看待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也是第一个系统地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到对当前科技的解释当中的一个人。生物学逻辑相对立的是机械学逻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生物学和机械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械学把世界看作一个被顶层设计制造出来的东西,他是精确的,我输入一个值,它就会输出一个确定的值;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由一颗种子生发出来的、在时间当中绵延的一个整体,是自下而上涌现出来的。

第一点:在时间的维度上,生物学更关注前和后,也就是说部分构成的总体并不是世界的真相,你必须考虑到部分对部分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在时间中的发酵作用,这才是世界的真相;这就是生物学把时间维度放到观察事物里来的结果和视角不同。这是生物学的一个维度,就是时间维度。

第二点:空间上的维度。机械学基本上是不能容忍错误的,大家都知道钟表,很多小男孩都拆过一个闹钟,理论上你可以把它重新装起来,但是你会发现基本没有人能还原,只要闹钟少一个零件,它就会不转,所以机械学是力求精确的,但是生物学不是这个样子。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一些乱七八糟,都有一些混乱、混沌、脱离控制的东西。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所谓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就是要有充分的容错性。比如,全世界最井然有序的城市,我想既不是北京,也不是纽约,一定是平壤,那个地方是没有任何活力可言的。

2007年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什么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无法预测?我认为现代经济学大厦的根基出了问题,打开经济学课本,都是极其复杂的数学公式,其实这些内容的底层逻辑就是牛顿力学式的机械学的思想方法,人类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输入一个值,相应获得一个输出的结果来预测我们经济的走向,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但是这套方法已经失效了,在预测经济危机,判断一个国家的走势这些问题上,大量的数学模型已经显得苍白无力。

在凯文·凯利的著作中,直贯穿了这么一个思维方式的:我们人类只是像35亿年前地球的那一锅原汤,就好比那些单细胞生物正在构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一样,我们今天也是一锅原汤,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大的、我们人类无法感知的庞然大物。而往那个方向进化,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进程。

第02章 蜂群思维

蜂群是如何进行决策和行动的?比如构筑蜂巢这样的大型复杂的行动,在地点如何选择,如何施工,是有女王和几个工程师决定的吗?凯文凯利通过观察和查阅大量的资料表明,蜂群的行为是由集体决定的,每一个蜜蜂前往心仪的新家地点,回来之后用约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这是一个白痴的选举大厅,由白痴选举白痴,但是效果却极为惊人,这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每一个单个的蜜蜂智力都非常低,但是集结起来的蜂群所爆发出来的效果确实惊人的,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是一种持续的波动和涌现。凯文凯利通过蜂群思维提出了涌现的概念。

凯文凯利通过在拉斯维加斯某大厅内的群体实验,2000人同时驾驶一架飞机,2000人分2组玩乒乓球,电影篇幅侠归来中蝙蝠的算法等实例进一步阐明涌现的概念和其根本的逻辑,涌现的逻辑就是典型的生物学逻辑,不像钟表逻辑,由A引出B,B引发C,2+2=4这样的因果线性方程式。涌现是指,2+2甚至不等于5而是2+2等于苹果,涌现,是一种进化方向上的演变,在事物发展方向上的质变,是最为关键的转折点。蜂群思维和涌现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没有一个中心的控制,但是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来控制这个群体,它的神奇之处在于,量变引起质变,当数量和复杂度达到一个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蜜蜂中涌现出来,一个普遍的规律就是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高层级的复杂性。

涌现的概念还有衍生出很多印证比如我们人脑的记忆模式和感知系统,记忆好比储存在大脑中许多离散的,非记忆的碎片汇聚起来的而从中涌现出来的事件。比如凯文凯利回忆小时候出去旅行的事情,每一次的回忆都不会完全相同。这实际上就是对其重新进行了组合,并且每次回忆起来都会重新组合,所用的材料就是散布在我大脑中细小的证据碎片。我们的意识正是通过这许许多多散布在记忆中的线索而创造了现在。记忆是高度重建的,在记忆中进行搜索,需要从数目庞大的事件中挑选出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强调重要的东西,忽略不重要的东西。

凯文凯利随即提出了涌现出来的活系统,或者说群系统的利与弊。好处包括,可适应性,可进化,弹性,无限性,新颖性。缺陷在于,非最优,不可控,不可预测,不可知,非即刻。第一流的智慧总是互相矛盾的,凯文凯利并不认为机械学逻辑一无是处,或者说生物学逻辑是最好的,他认为,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仍然要采用可靠的老式钟表系统。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你说需要的是失控的群件。在未来,最有利于工作的设备将是有部分钟控装置和部分群系统组成的生控体系统的混血儿。

本章的最后,凯文凯利提出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网络这个最大的活系统是群体的象征,它是去中心化的,是分布式的,是反直觉的,如果是原子代表了过去,那么充满活力的网络则代表了未来。

第03章 有心智的机器

本章凯文凯利通过他的朋友马克博林的机器人的实例提出了分布式管理的概念。一开始马克博林的团队设计机器人的思路是搞一个中心化控制的计算机,有它来控制机器人的活动,但是发觉信息过载无法运行,后来博林想出了解决方案,就是放弃中央处理器,使用爬虫的构造,新设计的机器人(博林将其命名为成吉思)有6条腿,每条腿都有一个微型马达和一个小处理器来控制腿是升还是降,这6条腿互相之间传递信号,每条腿只做一个简单动作,抬起来放下去,抬起来放下去,当中有一个简单算法,当一条腿抬起来的时候,另外5条腿再像某个方向移动,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算法,让成吉思动了起来,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算法让这个机器人拥有了非常高的智慧,遇到障碍物能够躲避,遇到什么陡坡可以翻越。

来自澳大利亚的工程师布鲁克斯借此阐述了一个普遍适用的生物原则:当某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时,不要打扰他,要以他为基础构架,在自然体系中,改良就是在现存的调试好的系统上打上补丁,原先的层级继续运作,甚至不会注意或者说根本不必去注意到其上还有新的层级。这就是分布式控制结构的诞生,也被科学家称之为包容架构。其底层的逻辑就是复杂性是依靠叠加产生而不是依靠改变其基本结构产生的,更高层级的行为在起主导作用时,需要包容较低层次的行为。真正的复杂性是依靠叠加而不是改变其基本结构累积起来的,这种分布式架构也就是包容架构。

凯文凯利进一步提到,人的大脑和身体行为模式的架构也是包容性架构,自下而上,分布式管理,并不是中心化管理,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问人难道不是中央集权式的管理体系吗?大脑作为中央处理器来控制我们的活动,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科学家丹尼特提出人的大脑结构是分布式的,诸如思考,意识,等等不同的功能都来自于不同的部分,科学界正在形成共识,人的意识是从一个由千千万万微妙而无意识的神经环路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心涌现出来的,人的记忆其实就是大脑神经的回路,当你在回忆或者学习时,其实就是大量的神经元在聚集,在互动,在涌现,正常的大脑,你想某件事或者思考某件事时间越长,程度越深,形成的神经回路也就越明显,凯文凯利说,他在小时候一直和父亲去野外露营游玩,经常欣赏夜晚美丽的星空,当他老了以后看到星空就会回忆起儿时和父亲在一起的某个夜晚,但是每个回忆的场景,都不一样,父亲说的话,周围的景色等等细节都不相同,我们的记忆是高度重建的,在记忆中进行搜索,需要从庞大的神经元承载的信息中挑选事件,从来涌现出来形成回路。人类的意识也是分布式的,所以为什么人有多面性,人有不同的人格,都是源于大脑意识的分散化和分布式的特征,生活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下,我们也会频繁的变化着我们的性格,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我”在主导我的行为,人无我,公司无我,国家无我。

凯文凯利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实验,就是黑盲实验,把参加实验的人关在看不见东西,听不见任何声音的黑屋里,并且观察人的行为,在关了2天以后,所有的实验者都失去了正常的思维并产生了幻觉,注意力和意识已经土崩瓦解,才马上停止实验并让实验者恢复了正常。凯文凯利提到,身体是意识乃至生命停泊的港湾,是阻止意识被自我酝酿风暴吞噬的机器如果身体不和外界发生接触,那么人的神经系统并不会歇着,他会自我运作,并出现幻觉,神经网络会自己产生涌现!

布鲁克斯认为:一旦具备了生命对外界做出反应的基本条件,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演化出解决问题,创造语言,进行推理等高级智能,他进一步指出,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昆虫花费了大约30亿年,从昆虫进化到人类却仅仅花费了五亿年,生物在演化的过程中不断的涌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这也就是解释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如果把地球化作24小时,那么从地球诞生的0点到晚上9点15分钟,基本什么都没有,但是到9点15分,大量的物种突然出现,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基本逻辑就是涌现,大规模数量庞杂的种群涌现加速了新物种的出现。

第04章 组装复杂性

史蒂夫 帕克德是作者凯文凯利的朋友,他想要在芝加哥市中心重建一个真正的草原,要在这片土地上构建一个小型的生态文明,但是几经尝试他都失败了,或许是因为关键物种的缺失或者其他原因我们无法构建新的小型生态。随后凯文凯利引出了本章的逻辑,那就是许多系统都对初始的条件极为敏感,但是通常都会转为有序状态,一个小小的不同就会造成它的混乱,而这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混沌理论相对立。

如果把小型的生态系统看成一个分布式的网络,那么每个物种都在一个巨大的分布式网络中与其他五中吧有松散的关联。如果你想要一块湿地,不能只是灌入大量的水就万事大吉了,你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历经了千万年的系统,仅仅列出一份丰富多样的物种清单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有组合指南。

凯文凯利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逻辑,那就是大自然一般都是利用临时的脚手架来完成自己的诸多系统,比如,由于手指的抓取,灵巧的手指使得人类的智能进一步发展演化,并且具备了制造工具的能力,但是一旦只能建立,手指本身不再变得那么不可或缺,建立起一个巨大的系统确实需要许多阶段,而这些阶段对于系统本身的运转并非必须。人们在确信与其他四指相对的拇指在智能发展中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毫不怀疑现在的人类可以脱离拇指进行思考。

20世纪60年代,一个英国女子在北非建立了一块小型的生态系统并且抵抗住了沙漠的侵吞,凯文凯利通过她的事例引出了收益递增的概念,拥有者将会获得更多。由此凯文凯利说到了机器,复杂的机器必须是逐步的,而且往往是间接的完善的,别指望通过一次华丽的组装就能完成整个功能系统。你必须首先制作一个可运行的系统,作为你真正想完成的系统的工作平台,你必须要有一只“机械拇指”,在组装复杂机械的过程中,收益递增是通过多次不断尝试才获得的,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凯文凯利把科技的发展比作生态系统的成长,这是典型的生物学逻辑,加入时间的维度来看待科技的演化,而不是机械学思维,指望它一出现就是完美无缺的,他指出即使我们拥有现存电话系统的所有关键技术,但如果缺少了从许多小型网络向一个全球网络成长的过程,我们也不可能组装出一个与现有电话系统一样巨大且可靠的替代品。制造极其复杂的机器,如未来时代的机器人或软件程序,就像还原大草原或热带岛屿一样,需要时间的推移才能完成,这是确保它们能够完全正常运转的唯一途径。没有完全发展成熟或没有完全适应外界多样性就投入使用的机械系统,必然会遭到众口一致的诟病。用不了多久,再听到“时机成熟,再把我们的硬件投放市场”时就不会觉着可笑了。

第05章 共同进化

放在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什么颜色的?这是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布兰德提出的一个谜题,变色龙之谜的深奥让许多人陶醉,尽管不同的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但是凯文凯利认为最符合逻辑的答案是变色龙会保持进入镜子反射区域那一瞬间的任何颜色。通过这个思想实验,凯文凯利引出了本章的逻辑那就是不同于链式的因果关系,网状的因果循环,古希腊的哲学家们痴迷于链式的因果关系,研究如何沿着因果链条追溯根源,直至找到最初的原因,这种反向推倒的路径就是西方逻辑的基础,也就是线性逻辑,而变色龙实验展示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一种网状的因果循环。在递归反射领域,事件并非由存在链所触发,而是由一系列业因如奇趣屋般地反射、弯曲、彼此互映所致。与其说业因和控制是从其源头按直线发散,倒不如说它是水平扩展,如同涌动的潮水,曲折、弥散地释放着影响力。浅水喧闹,深潭无波;仿佛万物彼此间的关联颠覆了时空的概念。

在物质世界中,一件事对另一件事的影响随两者之间的时间或空间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在计算领域中,或至少在计算领域的旧有模式中,一个随意的微小事件有可能、也往往会造成任意的重大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控制轨迹也呈发散状溶入因果关系的界域。控制不仅分散到空间中,还随着时间而逐渐模糊。当变色龙爬到镜子上的时候,诱使其变色的业因便溶入到一个因果自循环的界域中。事物的推演不像箭那样直线行进,而是像风一样四散开来。

凯文凯利接着提出了共同进化的逻辑,共同进化也就是互相影响的物种之间交互的进化演变,进化就是不断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共同进化是更全面的进化观点,就是不断适应环境以满足彼此需求。自然界充斥着这样的实例,实际上,任何生物,只要能适应其周边生物,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间接的共同进化触媒的作用。既然所有的生物都相互适应,就意味着同一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都能通过直接共生或间接相互影响的方式参与到一个共同进化的统一体里。共同进化的力量由一个生物流向它最亲密的邻居,然后以较弱一级的波状向周边扩散,直至波及所有生物。这样一来,地球家园中由亿万物种构成的松散网络就编结起来,成为不可拆分的共同进化体系,其组成部分会自发提升至某种不可捉摸的、稳定之非稳态的群集状态。

接着凯文凯利利用NASA在火星探测生命的例子提出了动态平衡和永久跌临的状态才是系统真正具有活力的标志,通过如何破解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例子提出了人类的博弈互动与生物共同演化的相似之处双赢是共同进化模式下生命所演绎的故事。,

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新奇科技,事物在底层不断涌现出来,无论新生的事物是什么,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在与其他东西共同进化。在这个时代,开放者赢,中央控制者输,而稳定,则是由持续的误差所保证的一种永久跌临的状态。

第06章 自然之流变

托尼 博格斯是一位沙漠生态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观察,他得出结论,多变的降雨量是沙漠持续的关键。均衡既是死亡,它不仅意味着死亡,它本身就是死亡的状态,系统想要变得丰富,就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但是变化的太多也不行,只有注入活力才能让整个系统活起来,保持生命力。凯文凯利进一步提出,如果说自然是建立在恒久流变的基础之上的,那么不稳定性可能就是引起自然界生物类型丰富多彩的原因。不稳定的自然力量是多样性产生的根源,也就是稳定性产生多样性,多样性又带来了稳定。

加德纳和爱碧西是两位计算机科学家,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的学术研究中发现如果增加关联度超过某一临界值,系统从外界扰动中回复的能力就会突然降低,也就是比起简单系统,复杂系统更容易不稳定。大量的生物学家也找到了相同的规律,生物种群从灾难中恢复的比率,取决于食物链的长度,和一个物种所对应的被掠食者和掠食者的数量,当食物链越长,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就会使得相互作用的食物链网络越不稳定。

生物的多样性究竟从何而来?微生物学家亚当斯在培养一组大肠杆菌时发现这样一个过程,给菌株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每一个大肠杆菌都会有一模一样的温度和营养,然后这些菌虫就会复制发酵,经过400代的复制分裂之后,大肠杆菌就会孕育出和本身基因稍微有变化的新菌株,在稳定的不变的环境中,生命自发的走向了多样化。生物学家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将生物投入恶劣而变化多端的环境都能产生更多的多样性,如果想要得到和生命真正类似的行为,不是设法创造出真正复杂的生物,而是给简单生物提供一个及其丰饶的变异环境。

生命是一种连接成网的分布式的存在,当数量聚集到一个相当大的程度的时候,涌现的力量就出现了,一旦扎下了根,就再也不会撒手了,生命永不停歇的本性,与活系统的复杂性密切相关。现代社会诸如网络,计算机,照相机等等都是一个个复杂的活系统,形成网络的复杂性会逆转事物之间通常的可靠性关系,现代社会中大量的机器都是由模块构成的,比如照相机有了许多新的部件组成的子集,这样的部件越多,发生不可预测的不可预知的行为的总体可能就会越大。创造性的失灵是活系统的重要标记。

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凯文凯利说通过组织各个无生命部分所涌现的特性,但是这特性却不能还原为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生命是从对物质的类网络组织中涌现出来的,它就像概率法则,只要把足够多的部件放在一起,系统就会以平均律展现出某种行为。

凯文凯利最后说道。人类历史上有3个大的间断,第一个是哥白尼排除了地球和物理宇宙其他部分的间断,第二个是达尔文排除了人类和有机世界的其他部分的间断,第三个是弗洛伊德排除了自我理性世界和无意识的非理性世界的间断,而现在我们正在面临第四个间断,那就是人类与机器之间的间断。我们不必把生物和机器区分开来,因为这二者之间将没有区别。用生物演化的视角去看待机器,科技的发展,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视角。

第07章 控制的兴起

凯文凯利在第七章提出了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什么样的机器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才会自我演化,不断成长。他首先举了2个例子,一个是指南车,还有一个酒吸管,这两种机器的功能就不详细说明了他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机器,而是人类回路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机器是由一个理发师克特希比乌斯所发明的调节阀,用于精细地调准水钟的时间,这个调节阀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以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制的非生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就变成了第一个在生物学范畴之外诞生出来的自我,这是一个真正的生命,从内部产生控制,而我们现在之所以把它看成自动装置的鼻祖,是因为它令机器第一次能够像生物一样呼吸。之后瓦特所改良的蒸汽机其中的复杂装置,也就是瓦特的飞球调控器也是一种万能式的自我控制。由改良后的蒸汽机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不仅取代了奴隶还引发了工业革命如果不是有迅速推广开来的自动反馈系统所引起的信息革命与之并行,工业革命便不能称之为革命,如果瓦特的蒸汽机一般的火力机械缺失了自我控制系统,那么根本不可能释放大量的劳动力,所以说是信息,而不是煤炭,使得机器的力量变得有用,进而予取予求,因此凯文凯利提出,工业革命并不是为了更加复杂周密的信息革命做出准备的原始孵化平台,相反,自动马达本身就是知识革命的第一阶段,把世界拖入信息时代的,是那些粗糙的蒸汽机,而不是那些微小的芯片。

随后科技装置的演化变得越来越复杂,单纯的因果链式逻辑已经无法解释科技这样一个活系统了,因为所有的因素都是相关联的,所以只要你控制住其中一个对产品起关键作用的因素,那么你就等于间接的控制住了所有的因素。如果所有的变量都是紧密相关的,而且如果你真正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其中的一个变量,那么你就可以间接的控制其他所有的变量。

每一个活系统就是一个缓慢的进行自我复原的同义反复。也就是说每一个机器自我都是一场试图证明自己特性的争论,恒温系统的自我内部总是在争论到底该调高还是调低,阀门系统则会不间断的就他所能执行的唯一的,孤立的动作进行争论,是否应该移动那个浮子?

什么样的机器才是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机器?那就是失控的机器,而不是受到人类完全控制的机器。智能控制体现为无控制或者自由,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控制,愚蠢的控制体现为外来的的辖制,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控制。智能控制施加的是无形的影响,愚蠢的控制以炫耀武力造势。

凯文凯利最后说,引领下一代的新的技术爆炸的机器或者科技,必定是失控的,有自适应能力的机器或者科技,如果想要智能的控制,唯一的方法就是给它们自由。

第08章 封闭系统

从人造珊瑚礁到密闭生态球,从人与绿藻共存到生态圈二号,科学家总想创造一个受控的封闭系统,以满足将来外太空殖民的需要。但是,我们的地球,也就是生态圈一号,是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而形成的,经历过无数次诞生于毁灭、平衡与动荡,才达到现在这种失控边缘的平衡状态。

想要复制生物圈一号的生命奇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海洋生物学家劳埃德。高梅兹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形成珊瑚礁的正确组合顺序,而后又运行了5年时间,礁体才形成自我维持系统。约翰。艾伦建设生态圈二号,花了三年时间,面积达三英亩,具有7个生态区,可以满足8个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所需。这其中最成功的的封闭系统是由小虾与水藻组成的生态球,最长的已经运行了十年之久,而生态圈二号,只运行了2年半的时间即宣告失败。原因有:化学元素循环平衡失调、物种关系失调、水循环失调、食物短缺,在2005年,该工程被出售,现在成为观光社区!生物圈二号的设计师们总结出了一些“生物圈原则”:1、微生物做绝大部分的工作。2、土壤是有机体。它是活的。它会呼吸。3、创造多余的食物网络。4、逐步的增加多样性。5、如果不能提供一种物理功能,就需要模拟一个类似的功能。6、大气会传达整个系统的状态。7、聆听系统:看看它要去哪里。

科学家在与各种生物与环境进行不懈斗争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人工合成的封闭生态系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会自行运转,而人类的控制往往会打破自然的平衡,这在合成的封闭系统中会造成大量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种消失,使得人类无法继续在其中生活。或许,让合成的封闭系统自行运行一段时间,达到稳定后人类再介入,不是作为控制者,而是共同进化的成员,影响而不是控制整个封闭环境,这样的话,合成的封闭系统可能会正常运行起来,人类的太空殖民之梦才会实现。

生命的生存与进化,或许就是失控边缘的一种稳定,此外,共同进化的多样性也在实验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在本章的最后,凯文凯利将这样的封闭系统扩展到了宇宙,他说:“宇宙的生态类型是:封闭系统(各星球)中的某个星系,像被锁在镜像瓶里的变色龙那样疯狂的发明者各种东西。而时不时地,从一个封闭系统中产生出来的奇迹,就会给另外一个封闭系统带来震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寻海:失控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待过去和未来。《奇点临近》是从技术发展的速度断定失控(奇点)的到来
    魔鬼的小牧师:@寻海 正解

本文标题:读书日记 42 凯文凯利 失控24章全解析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vd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