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感触挺深的,首先是侯爸刚开始说的那番话,启发式问句,它只能用到大些的孩子身上吗?答案是否定的,从孩子出生开始用启发式或者说选择式问句来跟孩子交流,就奠定了对孩子自我人格的认定及尊重,当父母用选择式问句问孩子时,无论他用任何一种形式表达(手势或语言),都是在启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从小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从而促进智力发育。
由此思考自己的女儿,女儿目前三周多些,脾气好,爱说话,爱笑,有时候你问她问题,她会转动自己的小眼珠儿做出一副思考的样子来,着实可爱,我想这和侯爸的正面管教课是分不开的,因为宝贝刚出生没几个月我就开始接触侯爸的课,只是因为当时孩子小,各种原因没有听完,可是我一直认真对待我的孩子,不管她多小,我都尊重她的个人意愿,给她选择的权利。随着孩子的长大,暴露的问题越多,我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有时无所适从,所以学习真的不能等到问题出现时才去想办法,而是在它未来到时,做好功课,未雨绸缪。
今天的主题是,启发式问句回顾,其中,如何更好的说不?告诉我们任何事情,请把不放在最后,先认可孩子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有效,比如,大人之间的沟通,比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认可,是人与人之间拉近关系,产生共鸣的最好方法,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应该让命令和说教把这种能力扼杀掉,而应在糟糕的事情中发现优点,认可,表扬,自我解决。侯爸的故事讲的很好,以此记录下来:陶行知用三块糖解决学生打架的问题。让打架学生先去办公室等侯,赏得第一块糖是因为该打架的学生尊重师长,比老师还要先到办公室,第二块糖是因为他打架是为了替女同学出头,伸张正义,而第三块糖是因为他认识到错误,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此过程无训斥,无说教,无大发雷霆。
最后高质量陪伴的重新定义是和真真交谈时领悟到的。自从有了女儿我真的是一天好觉没睡过,大多数精神不济,让我表现出无论做什么都神游天外的感觉,包括听课和对女儿的陪伴,可能由于前期付出较多,直到现在肚子里有了老二,精神脾气又下降了一个度,所以导致女儿的问题开始发酵,然而我们又学习了错误行为目的,我觉得女儿可能是安全感缺失给她带来了焦虑,脾气变得不好,开始出现故意敌对与反叛,于是我跟老公开始耐心的陪伴她,陪她读书做游戏,当我们的态度一转变,她就会有明显的变化,会主动跟我们分享她的心情,想要她做的事情也会轻松一些。所以有时候不是孩子改变了,而是她周围的环境改变了,孩子敏感的行为是在告诉我们她的不安与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