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别人有没有问题?你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能说别人有问题就抵消了你自己的问题
自己的情绪还是要自己负责,自己担忧100%的责任
也许的确遇到一个好的队友,会心情愉悦很多,但是那样只会让你自己没有机会去正视自己的问题,让你继续逃避,没有成长
这种不愉快的体验,也许就是内在小孩出来提醒你,以往也有过很多次,只是你没有放在心上,所以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忽视内在小孩,让他很受伤,那么这一次意识到了,就要开始天天累,在小孩想要告诉自己什么信息,然后清除掉过去,遗忘不开心的记忆,再一次告诉自己,这种情绪与别人没有关系,不要把这种情绪迁怒到别人身上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一件事情,因为某件事情而产生一定的情绪,并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所持有的信念
如果一个孩子得到了足够多的重视,那么她就会心满意足的离开,还会单独玩耍很长时间
我内心的内心小孩可能时常会说我想要的,我就一定要得到,如果我得不到,如果你不满足我,那你就是不爱我的,我在你心里是不重要的,其实现在想想这个小孩的这种想法是一种非理性的,是不是小孩?
你想一想,其实你老公对你也是很好的嘛,比如说牙膏快用完的时候,他就会因为你是要用狮王,还是云南白药,然后给你拿过来一管新的,你也很疑惑,说牙膏还没有用完,怎么拿新的?他会说牙膏还剩一点,你不好挤压,还有就是新买的荞麦皮枕头,你嫌自己的高头天晚上睡了,人家的枕头,人家让你把荞麦倒出来一点,然后自己你自己都忘记了,到第二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人家还帮你把荞麦倒出来,人家对你好不好?
所以从很多细节上来说,他都是很照顾你的,只是有些是他技术上真的不信他拍照真的不行,也不是说他不努力,人家在学习,你让人家给你拍照,人家也给你拍了,后来你说拍的不好,要怎么样拍人家也拍了?你还想要怎样啊?再说了,他说的好像也都有道理
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与我们客观的评价父母身上的优点与缺点,并不互相冲突,因为我们的父母也是不完美的,也是会犯错的,在教育子女时,如果一方向孩子倾诉,另一半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另一半会影响孩子对另一方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关系,成年以后,我们要学会客观的去看待赋能父母,不能透过美化的眼睛看待父母,不然我们很难健康独立的生活~
如果我所爱的是完美的,那么这不是真正的爱
我们常说也都知道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但是在夫妻或者说两性亲密关系中,往往很多时候,事实的确是有另一帮的原因引起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恳求施加压力,让对方去改变的话,也很难,这就牵扯到所谓的责任问题,虽然责任的确的对方,那我们想让对方改变又很难,那怎么办?我们只能通过来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去影响他人,这可能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也是很多时候自己不情愿意去面对的一面,明明是他的错,为什么让我改变?有时说谁对谁错,可能真的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可能需要区分的是,有些我们对事物事件的反应是正常的,和内心的阴影,小孩阳光,小孩无关,但如果我们所产生的情绪是一种发泄,而不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那么他就是内心小孩要透露给我们的讯息
弄清楚你所产生的情绪是一种反应,还是一种发泄?
自我价值感低微的人,往往会采用三种自我保护的策略,追求完美,这意味着自己不能犯错误,这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完美是没有,只是无止境的是没有足够的在达到了一个目标之后,他们在短暂的轻松之后,会有追逐下一个目标,在他们眼中总会存在一个更高更宽更好的选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取悦内心的成人,而对于阴影小孩,他们去无动于衷
另外一个自我保护策略只是美丽妄想症,通过修饰自己的外在,认为就有可能获得美丽,比如说有一些人很注重衣着打扮,然后化妆整容等,这其实都是自我价值感比较低,比较恐惧的一种表现,他们会将内心的这种恐惧投射到外表上,可以通过改变外表来不断提升所谓的自我价值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策略难以进行下去
第三种自我保护的策略则是追求认同感,我们说追求认同感,这个并没有错,但是如果过度的追求别人的认同感而放弃自我认同,这其实是比较危险的
其实包括前面提到的逃避投射,这些自我保护的策略呢,并没有坏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比如说逃避这种保护机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因为对于那些我们让我们感觉到不舒适,或者我们难以处理的强烈的负面情绪,我们是需要通过一些遗忘来保进行自我保护
但问题是运用了这些自我保护策略,有没有让自己获得成长?或者说有没有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呢?还是会让我们比如说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累的精疲力竭,或者说时常处于紧张与焦虑之中呢,有没有阻碍我们与内在阴影小孩进行交流呢?
有些人总是有些条件比较优越的人,他寻找的伴侣,总是有一些瘾君子,财务上有经济困难的,或者说需要特殊护理的,以及心理上有问题的,这些人就是看似跟他完全不匹配的,这样一个伴侣哦,有些情况可能是因为这些人,他也是缺乏一种自我价值感,他的内在的阴影,小孩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自己必须通过来帮助别人,从而获得这种价值感,其实在心理层面上,这些人他表面上是在帮助别人,其实在心里上,他们是那个需要被帮助的人,对被帮助的人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嗯,也有一些过度的情况,就是他陷入了一种毫无目的的,或者说自己玩帮助不了的,这种情况,比如说身负巨债去帮助别人,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那个电视剧粉红女郎嗯,魏大勋跟宋轶拍的那个,他的爸爸妈妈一直在疯狂的买保健品,欠债几十万,也帮助那些推销保健品的人去购买他们的产品,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很可怜,那其实这也是一种过度的自我保护,乐善好施
受害者是抱着悖论,这也是阴影,小孩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下的产物,追求和谐过分迎合。那些追求和谐的人,想要尽可能满足身边人的期望,他们从很小就已经学会怎么做才能获取关注与认可?因此,为了更好的迎合其他人,这些追求和谐者很早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愿望与情绪,他们很少具有攻击性,然而再遇到个人原则受到破坏或者遭受侮辱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难过,而不是愤怒,然而呢,他们会把抑制下来的,这种热愤怒转化为愤怒演变为被动反抗,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些追求和谐他们,会率先采取一种保护策略,或者是逃避,或者是攻击,他们之所以会采取这些保护策略,恰恰是为了证明那些假想强者的一种施暴行为会演,或者说他们是为了将心中的东西成为现实,率先采取了行动,比如说我觉得你可能对我造成伤害,那么我首先就来伤害你,当我当我对你实施了伤害之后,你可能出于自我保护,而对我造成伤害,那么我就验证了你的确会伤害我这种假想,这也就是从从一个假想的受害者变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施暴者
童年时期完全被父母控制的人,在成年以后,他们可能会采取一种追求权利的自我保护策略和追求和谐的人样追求权利的人,他们的内在的阴影,小孩投射周边人身上的形象呢,也是一种主导性的人物,他们会觉得周边的人也是很强大的,但是他们和追求和谐有所不同,追求和谐的人,他们的方式是银河,而追求权利的只是反抗,这种反抗的有主动反抗,也有被动反抗,主动反馈是比较明显,好理解的行为者呢,也干于为他们的哦反抗行为负责而被动反抗呢,只是比较隐秘的他们不,不会直接告诉对方的意愿,而是会用大大小小的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抵制,当然,这些破坏性的行为是在平静的行为之下,被这些平静的表面所掩盖,比如说有一个客户,他内心的是不愿意跟女朋友到另外一个城市生活,但是他没有直接说,而是搬到了令和他女朋友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但是他的潜意识呢?又是非常生气的,从此以后慢慢的他就丧失了性生活的乐趣,变成了性冷淡,那这其实就是对他女朋友的一种被动反抗,这种被动反抗会让其他人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愤怒。
其实这也行,无论是,无论是被动反抗,还是主动反抗,都是对幼年时父母操控行为的一种报复,那些追求权利的另外一个比较强烈的结果就是强烈的占有欲,那这种人他们潜意识里可能会觉得自己吃亏了哦,因此呢,他们为了不让别人占自己的便宜,为了不让别人揩油,他们就会疯狂的去占有一些东西,去追求一些东西,就表现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越多越好,因此他们也会十分的吝啬
那些攻击性比较强的人,往往是因为内心比较脆弱,或者说太懂得自我保护的人,这是因为他们内在的阴影,小孩觉得自己很弱小,需要保护,所以她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很小心,处处提防,所以别人无意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行动,一个眼神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攻击,收到了,侮辱受到了伤害,那么他们,就会引发愤怒,开始回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