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严厉 孩子表现反而越差劲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做过一项“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现实中的很多真实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太过严厉的管教,反而会造成孩子错误不断、能力低下、爱撒谎、叛逆。
首先,过于严厉,看不惯孩子哪怕很微小的差错,喜欢指责打击,会改变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和自信心。孩子做一件事,一直考虑的是害怕自己会犯错导致被骂,而不是如何全力把这件事做好。越是担心害怕就越容易焦虑,越是心理不稳定、不自信,就越是做不好,造成恶性循环。孩子不能尽情地舒展自我,畏畏缩缩,缺乏充分的勇气和底气探索各种新鲜、有挑战的事物,最终表现为各种能力的低下。
其次,过于严厉,可能父母觉得是一种爱的方式,但是对孩子来说,很难感受到其中“爱”的成分,他只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总是“不好的”“不对的”“不值得被爱的”。长期得不到该有的尊重,从来感觉不到肯定和温情,直接切断了孩子的表达、倾诉意愿,造成亲子关系疏离,冲突不断,最终演变成孩子对父母的恨意、敌对、叛逆,故意与父母期望的样子背道而驰。
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让孩子内心充满能量,自尊、自爱、自信,这样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才会自发地朝着好的方向走去。
爱和鼓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这种信心的丧失,来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他们总觉得严加管教才是教育,让孩子听话、乖巧、事事做得毫无差错,所以眼睛一直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问题”,一点不满意就开始指责。这其实是观念上的错误。孩子的成长,需要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爱和鼓励,永远是指引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走向优秀最好的教育方式。
用父母的权威镇压,通过吼叫怒骂、威胁命令、打击嘲讽来让孩子做得更好,或许短时间内能看得到成效,但带给孩子的隐形伤害和负面影响也会给未来埋下隐患。
原则问题上需要严肃教育孩子,也不应该是通过凶狠的语言、情绪来达到目的,而是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正面管教。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好说话,不语言暴力,平等理智地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引导他学会解决问题。
同时,不要总是拿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拿过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承认他们在身体、心智发展上的限制、经验上的不足,接受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差异性,给他们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多一点包容和欣赏,多看看孩子的闪光点,给他恰当的鼓励。
===========
如果你认可寒竹的观点,可以留言或私信,和寒竹一起探讨亲子关系的问题,希望所有家庭都拥有轻松快乐的亲子关系。
1人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