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使用已有的联想意义外,催眠师还可以为了治疗性目标发展新的联想联结。这样治疗师可以影响到体验性联想如何、哪些内容,以及何时被激活。要有效建立联想连结,必须注意以下五项准则:
1.人际专注和信任。有意义的联想总是建立在一定情境下。那么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别于来访者状态的体验情境应包含催眠师,如果后者能成功地建立联想线索的话。治疗师要在尝试锚定来访者的任何体验之前,吸引其注意,确保信和友善。
2.独特性。最有效的“心锚”线索是个体经验中未触发其他体验的那些部分。例如,通常的握手对一些体验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触点,因为它已经与许多体验有连结。这样,最好的线索通常是与治疗师相连,要么无刺激性(如:富有意义地碰触膝盖),要么很独特(如:意味深长地深深注视)。
3.清除。当联想连结出现时,应当不引发来访者意识层的其他体验。来访者应在联想进行标记和之前时,体验到专注(如:进入催眠)。
4.有时限。当心锚在接近体验顶点时呈现时,这时最宜体验性联想产生。保证时间合适的简单办法是,用导入技巧引发期望的体验。在使用技术时,治疗师要仔细观察描绘来访者反应的非言语细微线索(如:呼吸模式、脸色、肌肉痉挛)。这些参数的转换反映出体验的接近,以发现在哪一点最适合引入联想标记。
5.绕过意识。这一准则假定,在催眠情境中,联想标记最好独立于来访者的意识思考。意识思考会把来访者的框架塞在体验和标记之间,于是无法在催眠中建立两者之间的连结。要有效地绕开意识的参与,最好让来访者至少进入浅催眠。另一方法是让来访者在某一表征系统上分心(第4章)——例如他们最常有意识选用的那个输入系统——同时在另一通道触发体验。
在应用这些准则时,治疗师要确保来访者已经“清空”,也就是说,在人际过程中完全体验到专注投入。催眠师可以直接意味深长地看着来访者,吸引其注意,温和地要求他/她转向内在。之后使用导入技巧(如本意列出的任何一种):例如,让来访者回忆代表舒适和安全的体验,想到时以点头或举起手指示意。当来访者示意时,治疗师引入提示。例如,他/她走过来用特别的方式触碰来访者的膝盖;或温和地强调一句“那种安全感”,或者可能使用明显不同的声音(与获得的体验相一致)。所选择的提示因此被标记为舒适的体验,过后呈现它便可以引发该体验。如果不能引发,重复以上准则可以成功实现。
在联想连结的多种临床应用中,以下将提到与催眠情境特别相关的一些应用。
1.诱导催眠。来访者对特定进行中行为的联想标记,可以作为催眠诱导而引发催眠。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是“同步眨眼”技术,它将来访者的眨眼反应与催眠相连。由于眨眼是自动的、自然的且不可避免的,温和地使用它必然会导向催眠。这种技术的间接版,是用“向上”“向下”的字眼描述其他行为(眨眼之外的),同时让这些字眼与来访者的眨眼模式同步。这最适合用于“随意谈话”的诱导中,如下述例子所示:
(i)……你有很多方法可以产生和体验催眠……你可以完全沉入催眠……之后上来一会儿……(停顿等待下次眨眼)……之后再次沉入,再上来……再沉入,再上来……
(ii)……你开始发现最能让你体验到持续加深的安全感和投入的节律 无论它是较慢地上来、下去,或者你上来、下去、上来……下去……以越来越不费力的自主方式上来、下去……
(iii)……你上来下去,上来下去,上来下去直到某些点上……对……上来下去……之后沉下去完全浸入催眠中,在那里停一会儿,完全进入催眠,现在!!!!
同步眨眼技术,可以通过稍微不同的方式用于“试图”保持在催眠状态之外的来访者。此时可以提供更直接的挑战:
……你可以睁开眼睛进入催眠,也可以闭上眼睛沉入催眠……你睁开眼睛,还是合上,还是再睁开,那并不重要……对……合上眼睛……(停顿等待闭眼)……再睁开……再合上……(停顿等待闭眼)……睁开……眨眼……(等待眨眼)……眨眼……(等待眨眼)……眨眼……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无意识会学到睁着眼睛产生安全而有意义的催眠,或者闭上眼睛沉入催眠,就是现在!!!
在这个技术的两个版本中,催眠师都将眨眼界定为催眠的标志物,用点头来强化每次眨眼反应,并在说话中点缀“对”,“更深一些……完全”等词语。结合催眠师对来访者的真实专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产生催眠。
当然,来访者也可以不用眨眼来回应,有些时候他们可能会被鼓励尽可能长时间地睁着眼睛。之后催眠师与睁开眼的来访者随意谈话来发展专注。不眨眼的决心会产生以下两种反应之一:(1)迟早会不自觉地眨眼,这可以用做催眠开始的指示物;(2)来访者保持着不眨眼,他们会进入导致催眠现象的僵硬状态(尤其是身体僵硬、隧道视觉和身体感觉)。催眠师可以将所有反应看做走向催眠之路,轻松地等待以发现来访者喜欢哪一条道路。
2.再次诱导催眠。在多次会谈的催眠中,联想线索可以用作心锚,再次诱导催眠状态。这可以节约时间,持续进入催眠体验,让治疗师可以间接和快速引发催眠状态。关于这一点有许多技术可以使用。例如,当来访者开始进入催眠时,催眠师使用不同的音调或不同的表情(如果来访者睁着眼)。在之后的会谈中,这些暗示可以触发来访者再次进入催眠。
在催眠情境中,音调是特别好的心锚,因为来访者通常闭着眼睛(不可能用视觉暗示)探索内在(身体接触会造成干扰)。同时,大部分来访者不太会意识到治疗师的音调,但会有无意识的反应。我通常用五种不同的音调来触发来访者的联想体验。
当然也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心锚。例如要来访者做一个特别的姿势来产生催眠——例如,脚平放在地上、手摊开在膝盖上、眼睛看着特定的刺激。另一可能性是给催眠状态起一个名字,用它来引发后续的催眠。
使用再诱导心锚的一个潜在问题是,所导致催眠状态的治疗质量不如使用更多技术的效果那么好。也就是说,有些来访者需要特别的注意和大量的时间来“臣服”于他们自己。这样的来访者会对中立、非治疗风格的快速催眠技术较有反应(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舞台催眠,那些志愿者快速进入的催眠状态,很少能在私下里达到)。像其他技术一样,在应用再诱导心锚时,要对治疗关系的参数很敏锐——例如来访者的需求。再诱导心锚不能取代治疗过程的其他方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