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具体的课堂显得高效呢,在此我们列举“三原”,即容量原理、重复原理和载体原则。
一是容量原理,第1节课有效的转换点一般是3~4个。通常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之后便会出现阶段性疲劳。
二是重复原理,是指将一个概念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或以不同方式进行多次学习,通常一个知识点重复3~4次,才能有效记住。但学过的化学知识如何长期一种方式重复,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慢慢的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在重复的同时,我们要求“变脸”。例如,在复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第一次以化学语言的形式重复学习时,采用边朗朗上口,简明易懂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点燃许愿灯,收集气体,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另一种则是归结归纳为简单的7个字:茶庄定点收利息。第二次穿插到装置选择的知识点中。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什么?收集纯净的氧气和干燥的氧气,分别用什么方法收集?第三次以习题的的形式重复练习,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中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灵活多样的适量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变脸”重复,知识的连联系痕迹在大脑中逐渐加深,信息储存日益牢固,有助于长准确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是载体原则,有载体的(类比联想)记忆效果会强4~5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利.罗莱因曾说过“记忆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对新的信息同一只事物进行联想。”例如在记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俗称可以联想家里做馒头、糕点时用来发酵的苏打和小苏打。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中科学的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因为形象的知识,总是比呆板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