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第一节
匹配: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
匹配,就是适合。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目标要适合。只有适合,才能发挥出我们的潜力。我们去努力,就可以实现。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以前一直以为多花时间才能学好、才能达到效果,其实那是因为自己急于求成,想要快速见效,这样反而不容易坚持。现在降低了难度和标准,自己的行动力反而能持续增强,虽然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可能会变长,但是我相信这样的坚持最终可以产生复利效应。”
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
“主动做”和“靠意志力坚持”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找到和自己合适相匹配的方式,主动去做,这个过程也会取悦到自己。细水长流,水滴石穿。
“靠意志力坚持”后期会觉得枯燥无味,逐渐会选择放弃,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长久意志力坚定的人,所以一直在找在实践让自己不管是学习减肥可以长久的方法。逐渐让它们形成生活的一种习惯。
事实上,它就是难易匹配的意思: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太容易会使我们产生厌倦情绪,且在舒适区努力无法进步;太难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情绪,且在困难区努力会让我们更想放弃。因此,最佳的选择就是在拉伸区,即比舒适区再难一点点的地方努力。等有所进步,再提升一点点难度,从而可以真正提高。
即梳理那些“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区域内努力。
距离太远的,我们都把握不住
因为距离我们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无法把握,无论它们是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享受的。
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在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实。
所以说,若是能很早就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为之全身心的投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人们常说底层概念、底层规律,那到底什么是底层呢?在我眼中,能解释的现象越多,这个概念就越底层。
从这个底层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不管做什么,不管当前做得怎么样,只要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练习,你的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也就会不断扩展,原先的困难区也会慢慢变成拉伸区,甚至是舒适区,所以成长是必然的。
我们也可以肯定:速成是不可能的。
一切为了匹配
刻意练习的四要素:
先说第一个要素“目标”,它能帮我们解决行动力中的大问题。那就是:这个问题太大、太模糊。
所以,你只要拆解目标——把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几乎所有的行动达人都是拆解任务的高手。
掌握了这个原理,我们就能推导出从舒适区到拉伸区的策略:提炼目标。
在拉伸区练习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关注点。关注点越多、越细致,我们的注意力就越集中,提升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跳出舒适区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发现和收集那些要点,也就是每次行动的小目标。
不要因为事情杂乱无章而放弃,将杂乱的每一件事情当做每次行动的小目标,小目标解决的越多,离完成就越近一步。要看的到别人的努力,你以为别人不过如此的时候,其实别人背后的点滴努力你是看不到的。别低估别人,别高看自己,踏实努力就好。
做事情是要有目的的,为了做而做是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比如读书,在看前言和目录时大致知道书中有哪些你感兴趣的或者有疑问的,带着目的去阅读就更有动力,也能收获更多。
学习不只是一味地努力,成长也不只需要“打鸡血”、拼意志力。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同时和时间做朋友,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
第二节
深度: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知识的获取,是需要自己去学习、积累,所谓的专家、老师的碎片化知识的获取,可以当做是对自己学习的补充,不能完全的照搬,否则就如同吃别人吃剩下的。
我喜欢深度学习的感觉,这让我更有掌控感。之前看过一本阅读方法的书,大意是如何有效且快速地读完一本书。看过之后,无非是教我们抓住目录提取大纲,挑选感兴趣的部分认真读,不感兴趣或者已经知道的内容略读。这就像很多人的旅游方式,只挑选指南上的著名景点游玩,打完卡就算我来过,我了解。但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沉淀的底蕴,而这些底蕴往往隐藏在普通的街头巷尾,当地人的言谈举止之中。而著名景点却像是被包装过的明星,一切都是流水化改造,早已没有多少质朴的本地化气息。所以想要深度了解一个地方,应该是和当地人,按照他们的生活方式住上一段时间。
想要深度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应该静下心精读,结合自己的思考适当输出。要知道,书中的每字每句都是作者认真揣摩的结晶。
何为深度学习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
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为:
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请注意,遇到这种困难才是深度学习真正的开始!因为你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并可能创造新的知识。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
所以,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如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读书这件事最好不要请人代劳,从长远看,终归是要自己获得挖矿的能力的。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如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
而且,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三是反思生活。学习不止读书,生活经历同样可以被深度学习。
反思的方法和好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深度学习的好处
深度学习除了能让我们不再浮躁,能磨炼理智,还能带来诸多好处,比如跨界能力的提升。
深度学习还能让人产生更多灵感。
与此同时,深度学习还能让我们看到不同事物之间更多的关联,产生洞见。
娱乐热点并非没有价值,浅层知识也同样具有意义,但前提是你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深度——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
为浅学习正名
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就像这本书,如果它触动了你,也仅仅是为你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最终能否获取深度学习的能力,只能靠你自己行动,没有人能够代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