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一、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1、本书的核心是实践和行动。
2、所有成长的问题的原因是目光短浅,即时满足。
3、人有三重大脑:主管本能的本能脑;主管情绪的情绪脑;主管认知的理智脑。
4、成长是什么。成长的本质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也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5、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6、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因为单纯地依靠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7、焦虑的几种形式?
① 完成焦虑。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太满,每天都活在截止期限面前。
② 定位焦虑。错误的定位只会让人觉得一切都来不及了,事实上,这根本就是错误的对标。
③ 选择焦虑。有时选择太多也会让人陷入焦虑,比如突然有一段自由时间,却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最后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摇摆不定上,静不下心做最重要的事,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④ 环境焦虑。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外在环境的限制,比如因家庭、工作的影响,有些事想做却做不了,还有些事不想做却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这种低效或无力有时也会让人抓狂。
⑤难度焦虑。有些书就是很难读,有些文章就是很难写,有些知识就是很难懂,有些技能就是很难学……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决心与之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8、焦虑的根源: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9、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10、再往深了说,焦虑的根源就是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11、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自责或愧疚,也没有必要与天性较劲,而应想办法看清背后的机理并设法改变。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反着来,比如:
·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12、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认知规律,耐心的倍增器。
13、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
在困难区:在容易因畏惧而逃避。
在拉伸区(舒适区边缘):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在舒适区:容易无聊而走神。
14、人类的天性却正好与这个规律相反。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中总是一无所获。
15、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16、怎样拥有耐心?
① 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当我们明白缺乏耐心是自己的天性时,就坦然接纳吧!从现在开始,对自己表现出的任何急躁、焦虑、不耐烦,都不要感到自责和愧疚,一旦觉察自己开始失去耐心了,就温和地对自己说:“你看,我身体里那个原始人又出来了,让他离开丛林到城市生活,确实挺不容易的,要理解他。”
所以,培养耐心要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这一事实开始。
② 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明智的做法是和它们沟通,就像上面自己和自己对话一样,温和地告诉它们:“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只是不是现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这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③ 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所以,要想办法看清那些想做之事的意义和好处,你看到的维度越多,耐心就会越强。
17、当遇到平台期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到底。
二、描述经验(写写自己相关的经验)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我给自己的懒惰和拖延找了太多的借口。每天都非常的焦虑,看到别人读书,我焦虑;看到别人日更,我也焦虑;看到别人公众号的阅读量,我依旧焦虑。焦虑的同时我也很渴望能够改变,却一直没有做出过行动。
我立下了无数的flag,什么晚上禁止刷手机,什么每天阅读一页书,什么日更365天,什么每天练字,全是扯淡。每天只顾着刷手机,全是短视频陪伴着我。看到搞笑的就哈哈大笑,看到悲惨的,就心情沉重,享受着视频内容给自己的大脑带来的刺激和快乐,不肯放下手机。
这正是因为自己的大脑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所控制了,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网络学习时代的来临,也有很多和我一样希望变好的人出现在各个社群里,我看到了一些希望,于是跟着报了很多课,买了很多书,希望能立即改变自己。
特别是每次收到书的那一瞬间,我总会产生一种好像已经拥有这些知识的错觉,但事后才发现,读书的“艰难”与买书的“惬意”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为了缓解焦虑,我开始不自觉地求多、求快,结果又陷入只关注阅读量的低水平勤奋——每本书都读得很快,回头却发现什么都没记住。再抬头看,与一些同龄人的差距早已遥不可及,甚至一些比自己还年轻的人也已成就满满,而自己还得从零开始。
这种情况让我变得烦躁和焦虑,情绪一度低落,那段时间我心里总是回响着一句话:来不及了,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焦虑,就是因为只盯着表层的学习量。他们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天天打卡、日日坚持,努力到感动自己,但就是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行动和改变,所以总是感到学无所获,甚至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应该继续加大学习量,结果陷入了“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
我就是这样报了很多课,买了很多书,看的书却很少,立的flag很多,完成的目标少之又少,每天焦虑的让人头疼。
我们收获的东西越来越多,焦虑就会越来越少,耐心自然也就越来越强了。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关于耐心,我也是不行,去年的日更我就荒废掉了。
三、行动(写出你的下一步行动)
直面自己的焦虑,做一件事不能坚持,急于求成而造成。后面要给自己一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坚持。
然后还是少玩手机多看书,保持日更,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每天读一章开始。
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认真的读书人而不是只买书不看书的人。
其实阅读营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莫名其妙的焦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