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熟悉的球友,或者有多次和我打过球的球友都知道,我有一招鲜——左右开弓小勾手投篮。
攻击火力多数都是在离篮框两米的范围内,命中率比较高,当然,远一点的距离有时阴差阳错也能进,最远的距离,大学打全场比赛的时候,罚球线后面举起就勾了——结果,竟然中了!
当然,比起真正的球场四大怪之一的“勾手老大爷”,我这只是小儿科。人家那种可是半场无死角,随便出手都能命中的——这个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
其实,一开始打球时我不是这样的打法。
刚开始打篮球,练得最多是原地投篮,原地跳投,还是左手出手的——我本不想左手出手的,练投篮的时候练偏了。平时主要都是右手主导,只是有刻意地多用左手来完成一些行为,比如扫地,提水,举重物,慢慢地,左手也有点灵活了。
那时,我左手跳投的命中率还是可以的,遇上相当水平的对手可以和人互相伤害,射程都在三分线内。后来还学会了反手上篮,一上一个准,但只限对方没有高大内线,我才有机会偷到鸡。
然而,总觉得这样打太累!
篮球有一个规律——离篮框越近,命中率会相对越高。像我这种长年飘在中距离打,左手力量又没有那么足的,有时命中率还是要看天。特别是当我能命中几个,对手开始对我比较关照,贴身来防的时候,出手就不自然了,甚至,都没机会出手。
所以有时打得好沮丧!怎么投都不进,怎么出手都没有,反观对手,在我头上为所欲为,予取予求……
一个偶然的时刻,我看到了一段进球集锦,圣城的大基本功先生,我偶像蒂姆邓肯的进攻剪辑,里面的他多数都是一只手高举着球投篮,那时还不知道这个叫“勾手”,只觉得,嘿!这个打法不错嘛!
于是我就想我也要学这个,便开始有意地去练习,得益于我手掌比较大,单手掌控球的能力还可以——接球后单手可以把球从腰间或者胸前稳稳举过头顶,然后翻腕出手。这个练习多了基本不用怎么瞄准,眼睛余光能看到篮框就能出手。我也很少打板,出手都是奔着框的中心去的,只有在篮底下了,才会打板。
日积月累,终于学有所成!高中时打球人的身高多在1米8内,只有少数5,6个有1米8多的,我这一招鲜多数时候竟然能大杀四方!可能吃了我身体的一点优势——身高1米76,臂展1米84,同学曾送外号,唤做“长臂猿”。
高中“三剑客”时期,我都是左右45度角卡好位压住防守人,便伸手要球,有时是翻身直接就出手勾了,有时则要运运球,或是调整一下姿势,或是再压一下距离,到了合适的机会了,高举高打,出手。
基本上,和我差不多高的,没怎么能干扰到我,这种方式不用怎么准备,举高了就出手,左手还可以架起来挡一下防守者,出手速度又比投篮要快一点,甚至,连1米8多的很多时候也没办法影响到我,除非上身体,多和我身体接触,尽量不给我舒服出手,才能对我造成干扰。
慢慢的,我发觉只会右手也不太够用了,倘若对手研究过我,刻意压迫我右手边,我就会比较难出手,所以,我开始练习左手勾手,虽然只有右手不到1/5的功力,却也是够用了,当对手掐我右路时,特别是在篮板左侧,我一个转身,人已经来到篮下,球换到左手,刚好。
从此,我便专心钻在内线,虽然小身板不经扛,但勾手这个冷门兵器有时也够对手喝一壶的,特别是第一次和我交手的对手,找不到方法来干扰我,对我这种打法无可奈何。三打三的时候,三下五除二就可以送他们下去休息。
大学毕业后几年,我加入了刺蜜群体,大家都是喜欢马刺的人,身高一个比一个高,体型一个比一个壮,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有时还有女刺蜜或者女朋友在场边观战,他们自然要展现最好的自己。而我,恰好能够充当背景帝,我那日益变得火柴盒的跳起高度,还有力量速度在他们面前没有优势可言,加上拳怕少壮,打法又偏慢节奏,不认老不行,便逐渐打起养生篮球了。
只是之前,由于过于专注练习勾手,却把以前还凑合的中远距离跳投荒废掉了……比赛时罚球都中不了了。
于是,我又开始练习投篮了,还把投篮手从左手改回右手——因为我发现,左手翻腕的力量还是不够,勾手时可以,然而跳投还是吃力。
关注公众号<公羽先生>,图文并茂更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