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给学生什么?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小县城的一中没有人们期待的那么好。中考全县前百名的学生,都是文化课成绩在七百分以上,三年高中培养的结果,只有20个人的成绩上了六百分,竟然三年高中一直稳坐第一的学生,玩笑般的只考了五百多分。校长曾今给学生夸下海口,这届学生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应该在12人以上(这届学生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生源最好的一次,最低录取分数线达到了630分多分,其他县内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500多分,七百分学生占到了一百多人。),命运捉弄人,这届学生可能一个清华北大都考不打破了本校最近几年连续清华北大的历史。获取全县状元的也不是县一中的,而是其他中学普通班的学生。
这样的结果,让这些曾经的好学生接受不了,让这些骄傲的一中领导和老师接受不了,让这些曾今一直认为一中会是一种神话的社会人士接受不了……他们都在问着为什么?精英班的老师,还是以前精英班的老师,领导还是以前的领导,为什么成绩却是如此的令人不满意呢?我记得中考带队的时候,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带着崇拜的口吻说过关于这个神话学校老师故事。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师,还依然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每一年的寒暑假,他的辅导班的学生人山人海,没有座位的学生可以少交或者不交补课费。这位老师的诀窍很简单,“每一章节都会有几十道题,几乎都是历年高考题和经典题,用心的去刷这些题。”是老教师的经验,听话的学生,能够坚持下去的学生,最后都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这个过程中已经不存在教育,而是机械的训练。作为高考,虽然每一年的考题都在变化,但是变化中永远有着固定的不变的出题模式。有心的老师通过细心研究,找出了每一章节的出题套路,拥有了经验。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好老师。
好老师有着特殊的宝贵经验。学生们只要听了好老师的这些宝贵经验,就会很快的掌握了知识,很快的能够做出一类题目。这种老师就好像就是嚼着给学生喂饭的人。所有坚硬的食物通过老师的咀嚼,学生很容易吸收。而这种做法恰好剥夺了学生独自咀嚼的能力。等到孩子再一次独自吃饭,遇到坚硬的食物,没有老师的咀嚼,学生却没有能力咀嚼,导致孩子吃饭会不舒服。这种好老师,用他们的教育经验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错的。但是恰好是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训练学生的能力。碰到问题,老师应该带着学生分析问题,问题分析清楚了,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我们教育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把训练解题当做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忽视了教育的真正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