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成长日记Day 9】
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这是陈美龄的有一个代表性观点。
“人格形成这么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给学校就不管了。我始终确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家长承担。”
核心观点:
1、作为家长,不要过分依赖学校的教育。孩子的人格形成,更主要实在家庭教育中获得,从父母身上获得;
2、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对事物的看法,有时候并不一定全部正确。避免孩子受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影响,这是家长的责任。
我今天想表达的,关于以上两个陈述观点内容的重点,不在于老师和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到底孰轻孰重,而是想理一理帮助家长理清与家长与老师、孩子与老师的关系。
家长与老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也离不开老师,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是家长。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四个字,是“合作伙伴”!所以,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应该是“尽可能的支持”!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家长的态度,决定老师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孩子与老师
孩子是否该一味的服从于老师的“权威”?家长是否习惯于默许老师的“权威”?正如美龄老师的第二个观点概述,不是每个老师的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一样,即使是在名校里,也会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可是我们不要有怨言,反而应该努力在家庭中进行纠正、以填补孩子在学校接收到的信息误区。
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儿子老师试卷上有一个填空题,我的爸爸是( )。老师出题的目的,是想要考察同学们对新学的名词“渔人”的掌握程度,但儿子的回答是爸爸的名字。很显然,孩子的答案被判错误。此时,如果家长该如何处理?说老师错了?还是说自己的孩子错了?
美龄老师这样处理:先肯定了儿子的答案非常正确,他的爸爸就是叫这个名字。然后进一步向儿子解释,老师出这套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测试知道学生对“渔人”这个词语的掌握情况,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让老师知道你已经理解和掌握了这个词。
所以,家长在孩子和老师之间,需要把握“尊重”和“权威”的平衡,充分配合并协助老师的教学工作,自身和孩子都需要充分尊重老师;同时,在教学中,积极地与学校、与孩子互动,及时发现一些有失偏颇的信息或行为,及时纠正误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好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
#
育儿路上
我坚信
分数不是目的
学校只是起点
打造终生竞争力
才能帮孩子走得更远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