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好学的妈妈请我推荐一本针对提升自尊(自我价值)的科普读物,年前我和她们的家庭一起工作,她很希望能多帮助到孩子和家庭变得更好,我很开心他们的进展和好学,却一时想不出哪本专门谈这方面的科普书。于是决定开始读这本书,通常推荐书总要是自己读过。
这也是因为作者林文采老师是萨提亚系统转化式家庭治疗流派的专家,这一流派非常重视自尊(自我价值),所以猜想应该和提升自尊有关。
这本书本上下两篇,上篇基本理念,介绍了“心理营养”的理念,提出”喂“出健康孩子的五大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此时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同时,介绍了气质理论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如果孩子得到的心理营养充足,那么,生命的五大天性,作者比喻为的“五朵金花”: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联结;价值感;安全感,便自然能得以良好生长。
下篇则是在上篇理论基础上,作者从12个方面全方位回答了父母育儿中的常见问题。包括:安全感,情绪管理,性格难题,行为偏差,社交与社会化,夫妻关系,妈妈的自我成长和支持,父亲养育,隔代养育,性教育,疑难表现 ,其他生活琐事。
读完本书,很喜欢林老师的风格,正如书中多次强调的温和而坚持的观念一样,看到林老师的温和、体谅、坚定和坚持。但对图书本身,说真的,读来有些失望,原因是前面理论部分介绍不太深入,总共只有40页的篇幅,感觉蜻蜓点水,无法透彻;下篇的问题基本都是0-7岁儿童的具体问题,对新手父母,尤其缓解新手父母焦虑可能会较多帮忙,没有涉及更大点的孩子或成人的部分。
当然,这本书非常亲切易读,娓娓道来,也会有许多启发,身为家长和孩子恐怕都会常常感到被作者看见、理解和共情。印象深刻的是林老师强调夫妻关系、妈妈情绪的强调,对人性、孩子和家人的信任,重视家庭的背景资源和孩子的特点;和在下篇里,对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分析、正常、异常的评估,强调父母陪伴的重要性。
附:喜欢的句子: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情,尤其是时间、金钱,完全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当你的内疚并没有让你做出改变时,至少可以说,内疚没有你内心的某些需要重要。……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如果孩子的表现已经到了这种程度,说明妈妈的批评过头了。“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教导,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不赞成没完没了地安慰孩子……孩子学会面对和接受生命里的不如意,比如别人不喜欢他……“
”虽然这种感受可以理解,但并不理智。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开花结果。……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
”妈妈不应该把孩子保护起来,跟爸爸去吵,不让他凶……而是教孩子学习应对。……孩子直接对爸爸讲,比妈妈去沟通要好很多。“(父母教养差异)
”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从小他就需要学会面对不同的人。“(父母教养差异)
”如果你真的那么在意,想按照自己学到的养育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带。不想放弃自己的,又想让别人都听你的,那就只能说明我们太贪心什么都想要。“(关于隔代养育)
”虽然”打地“并不是最理想的应对方式,但这也不会像妈妈想的那样,带来不良影响。“(妈妈看不惯孩子磕碰后老人”打地“)
”……当孩子“意外”地选择其他“重要他人”时,那么,一定是另外那个人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更多。“(养育者竞争孩子的爱的情况)
”请成人不要这样折腾孩子,让孩子做这样残忍的选择。“(养育者竞争孩子的爱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无论是意识还是无意识层面。)
”多做那些和孩子直接接触的陪伴(如说话,唱歌),间接接触的事情交给别人(类似做饭)。“
”让老人自己去应对就好。我们不要去教老人该做什么,我们自己去做好就是。“(隔代养育)
”总是去猜测对方的底线,猜测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关系一定会出问题。“(与父母家人的一致性沟通)
不能一一记下,林老师对好多问题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如果这些方面你感兴趣还是很值得一读。不过考虑到我的这位家庭里是青少年的孩子,我还是推荐了《爱的五种语言》,《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父母肯花功夫去理解孩子、改善与孩子的沟通和关系,一定可以协助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的,父母的行动在告诉孩子,他们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