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视而不见

作者: l宰予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09:21 被阅读5次
    和谐之视而不见

          最近,学校各处都贴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自由、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虽然我纳闷怎么没有孝顺,但更为刺眼的就是和谐了。

          和谐吗?不用举例,随便找个人都能说出一大推不和谐的事。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当然,人们更多习惯于为别人抱打不平。那我就说说自己吧。

          作为教师,我已反思过了,我与学生的不和谐源于“一手拿框框,一手拿棍子”的捆绑式教育理念,只要我能把学生看作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并尊重他,矛盾自然会缓和。可是真的是这样吗?网络报纸频繁曝光禽兽校长,禽兽老师,2015年教师节前后最为汹涌。让我庆幸,我不是男的,我不教幼儿园,即使如此幸运,我依然如履薄冰。

          每次与不太熟识的朋友一起玩,我都不愿提及自己的职业。因为一提便破坏了气氛,扼住了话题。因为批判老师、医生、官员,这是闲聊重要话题。一说你是老师,得了,瞬间尴尬。当然,酒桌有这样的话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大家都能说两句,不至于冷场。二是这是流行的高大尚话题,哪哪报纸、哪哪新闻写哪哪官员如何如何,多有见识啊。所以,自然,我们便成了茶余饭后、酒桌唠嗑的必备谈资。我很是理解的。但是我总忍不住说一句,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可惜,声音甚小。

          为何如此不和谐?怎样才能和谐?

          不和谐的原因很多。专家说:推翻封建帝国的同时连带的推到了孔子;社会发展太快,贫富差距太大;国民信仰缺失;社会伦理秩序缺失;----------

          怎么办?这些原因似乎,如有若无,有一种指向,该回到过去。于是乎,儒学大热。穿汉服,讲古文,背经书,成为潮流。

          我没有说背经典有错,而是要通过背经典、穿汉服去解决和谐问题,这是大错特错的。

          我认为,要和谐,就是要对不和谐,视而不见。如此而已。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不和谐?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种信息平台使大中国变成了小村子。而这些信息平台为了夺人眼球,便搜罗一些不和谐的罕见的事曝光。这下好了,捅了马蜂窝了。一件事变成了一百件,各个信息平台争相报道类似事件来声援,好似说你有我也有,不比你差。目的是可以借此浪潮分得一杯羹。

          媒体是社会的风向标。老百姓生活在自己相对封闭的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看到了新奇,看到了恐惧,也看到思维指向。于是乎,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进而愤世嫉俗。

          如果媒体不报道呢?是不是就只是一个个案,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呢?

          上周,我让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是给因为扶老人而被诬告的小学生写一封信。大多数同学都写扶与不扶的问题。只有一个同学直接告诉小学生必须扶老人,不用争议。绝大部分篇幅都强调,受委屈被诬告后不必哭泣,要坚强,要坚定信念,正义必定得以伸张。干脆利落确是好文章。

          我不禁反思,是谁最先提出这个“扶与不扶”的伪论题的。好像是报纸上写的,媒体上说的。于是乎,全国人民都认为该去讨论讨论这个不必讨论的问题。这个本是个大是大非的勿用争论的事,结果由于媒体的误导,变成了无关是非的论题,只是有麻烦与无麻烦的问题。在麻烦与不麻烦之间,老百姓当然选择不麻烦。所以,不但没有解决不和谐问题,反而更不和谐了。

          所以,我想,能不能,请各媒体对不和谐视而不见。

          余秋雨老师在《中国文脉》中写到君子与小人,小人就是社会不和谐因素。余秋雨老师对之也没有办法。只在最后说:“冷落他们,搁置他们,然后拯救他们,这便是当今君子的责任。”

          辜鸿铭先生的论语心得中也提到了如何消解不和谐(书188页)。“制止某种社会罪恶,改革政治和世界的方法,大概就是通过自尊和正直的品格,获得道德支持。即子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这是唯一办法。

          所以,不如对不和谐视而不见,冷处理,当然,该严惩就严惩,该杀就杀,可是没有必要广而告之。但是,一定要对那些和谐的正能量的,广而告之,大加宣传。当道德无需衡量时,不和谐自然隐退边缘。

          最后,请大家记住:当你用利器刺穿恶人的心脏时,你的双手也同时沾满鲜血。

                                                                2016/9/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谐之视而不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fe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