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不"语怪"
孔子的那句“不语怪、力、乱、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一般我们翻译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
孔子作为有着一个踏踏实实做研究,极力否认鬼怪玄学的形象的学者,却是经常和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
他自己说“不语怪”,但据记载,他所“提到”的“怪”却不止一种。
比如说,“商羊”。
这种“怪”的记载见于《孔子家语·辨证》。
里面记载到,齐国有一种很特别的鸟,它只有一只脚,某天这种鸟飞到朝廷之上翩翩起舞,齐王非常惊讶,就派遣了使者去鲁国问孔子。孔子回答道,这种鸟名字叫“商羊”,这是水灾的征兆。每逢大雨之前,就会有成群的商羊鸟偏偏起舞。如今齐国出现了这种鸟,就应该赶紧告诉百姓,治理沟渠、修筑堤坝,以预防水灾。很快,大雨就下下来了,众国都因为大雨而遭了难,只有齐国因为准备充分,而没有受到特别大的损失。
除了"商羊"以外,还有“防风之骨”、“萍实”、“奇鸧”等等,都是相传孔子所提到的“怪”。
2 孔子也是神话故事的常客
不光如此,孔子也常常出现在神话之中。
比如说东晋的《搜神记》中就有关于孔子驱鬼的记载:
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着皂衣高冠,大吒,声动左右。子贡进,问:“何人耶?”使提子贡而挟之。子路引出,与战于庭。有顷,未胜。孔子察之,见其甲车间时时开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登?”子路引之,没手仆于地,乃是大鳀鱼也,长九尺余。孔子曰:“此物也,何为来哉?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夫六畜之物,……老则为怪,杀之则已,夫何患焉。……”弦歌不辍。子路烹之,其味滋,病者兴。明日,遂行。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孔子看到妖怪,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能勇敢冷静地指挥门徒与妖怪作战,在战胜之后甚至与门徒一起吃了这个妖怪。这使得“孔圣人”身上带有了神话的色彩。
还有一个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九二二。
昔鲁人有浮海而失津者,至于亶洲,见仲尼及七十子游于海中。与鲁人一木杖,令闭目乘之,使归告鲁侯,筑城以备寇。鲁人出海,投杖水中,乃龙也。具以状告,鲁侯不信;俄而有群燕数万,衔土培城,鲁侯乃大城曲阜。迄,而齐寇至,攻鲁,不克而还。
在孔子死后多年,还有鲁人见到他的身影。有个鲁人在亶洲看见孔子和他的七十门人游于海上,孔子还给了他一根龙杖,帮助他回去并让他提醒鲁王筑城御寇。
这里的孔子的形象简直要等同于海上的仙人了,不光在去世多年之后还现于人前,而且还不忘旧国,提醒鲁人抵御外敌。
3 孔子并非不信鬼神
事实上,孔子非常了解神鬼之流。
他本人十分推崇周礼,也十分注重祭祀,因此,他对于鬼神之事是十分敬重的。注重祭祀却不相信鬼神?这是不可能的。
但为什么他又说"不语怪力乱神"呢?
不谈论并不意味着不相信,他还有一句话可以表明他在这方面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
鬼神是存在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但我们也不能接近他们,不能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这样我们就会偏离了中庸之道。
因此,对于鬼神我们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对于鬼神有敬畏之心,但也不接近追求他们。
这大概就是"不语怪力乱神"的真正含义。
公众号:杂家小铺
欢迎来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