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这个尘世间。有人说,人身难得。至于究竟有多难得。可能就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一样吧。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过三千年才能瓜熟蒂落。如此近万年的岁月,真是稀有成就。可为何时常的感觉,并不与之相称呢?
犹如一粒沙湮于沙漠,一滴水融于大海,一片云丛于天空。何其微渺,无关轻重。也许是把眼界放的太宽,太远。而当回归到三人行里,似乎也不过尔尔。并没有什么光华来照耀自己,何况惠及他人。
许多名流大贤在评论自我时多有不堪,如明朝人张岱说自己学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与佛,学农与圃,俱不成。以至于被人称为六劣。严复亦自称如我自观有可厌,非君谁可复相寻。南怀谨更是说自己一生,一无所长,一无是处。虽然众云有自谦之意,何尝没有他们的本心在里面。这样活过的他们,没有放弃生命,而是不断挣扎。最终,活出了自己的样子。无论他们甘愿与否。可面对他们这样的一生,又有多少后来者以此为榜样,前仆后继。
像某某一样,就是自欺欺人。到头来,弄得学虎不成反类犬,是很可悲,也是很可惜的。女有东施效颦,男有邯郸学步。保尔·柯察金曾说过,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当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出如此问心无愧的话。这才是生命应该有的态度和温度。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水是不断流动的,人世也是一辈新人换旧人的。《周易·系辞下》亦有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的教导。一切都是变动不居,方得生生不已。
原始时代的先民们过着茹毛饮血,穴居巢枝的生活。就像现在圈在校园里学生们的读书。多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到了燧人氏发明了火,他们便跟着学会了刀耕火种,结茅庵庇。而等学生们踏上了社会,才明白文字背后的意思,但他们依然不知刀耕火种,结茅为庵。而如今的自己,就像先民们一样,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拎着石刀,刚开启来自己的耕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