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逐渐失去深入思考的能力了。
什么是深入思考的能力呢?比如,星星出来了,很漂亮。而你只知道星星出来了,并没有意识到天黑了,该休息了。很多“优秀学”所说的: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读完一整本书了。也是一个意思。
人都是有惰性的,总趋向于更简单省事的事情。一篇文章,只匆匆看了它的结论,而对于过程什么的一概不感兴趣。我也看过很多文章特地把重点标注出来,想来就是为了方便这些有惰性的人可以快速获取信息,更助长了这种风气,我一向是不大喜欢给自己的文章重要之处做标注的。人们匆匆忙忙地获取着各种信息,仿佛后面追着什么洪水猛兽,迟了一步就要被囫囵吞掉一样。不要说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本书,哪怕完完整整不快进地看一部电视剧甚至一部电影都是少有的。在一些小视频平台三五分钟就可以看完一部作品的大概剧情,而且时常伴有着讲解,连自己对剧中人物的喜恶都不用分析,全盘被动接受信息输入。
之前看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是对学生为什么明明清楚学习才能更好的避免日后生活的苦楚而偏偏不愿意去学习的分析。它是这样说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学习,大概是因为懒吧,学习的苦是需要自己主动去吃的,而生活的苦不必主动,你只需躺着,它自己就会到来。这与现如今大部分人被动接受信息输入是一样的。
可能有人说,不管被动、主动,总归是接收到了信息不就好了吗?况且被动就是比主动省事啊!所以我们在此讨论的是“深入思考”的能力。日复一日被动接收信息输入而从来不做信息输出处理,难以辨别接收信息之好坏,与自我三观是否趋同。
若一个人每天在被动接收信息输入,这个人恰恰未能明确三观所在。第一天刷到一条信息:早起是做一个优秀的人的先决条件。这个人不明白,却也未做深究。第二天,这个人又刷到了同样的信息,他还是没有深入思考。因为他已经接收了很多信息,实在没有精力深入思考为什么,后面还有更多的信息等着提供给他看。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若有一天,他需要回答这个人问题的时候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相同的答案,至于为什么他才不知道也不感兴趣,就像渴了想喝水一样自然。当然这个信息是良性的,可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潜移默化养成的便是一个人的三观,那就很可怕了。
为什么一再强调深入思考的重要性,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是每个人成为自己必须要有的基本能力,莫要让自己的三观被网络所支配着。
深入思考并非只是拒绝被动输入,在谨慎的获取网络信息的同时,适当的输出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是停留在精神层面的理性认知,如驻足屋檐的燕子,稍微一惊便飞走了。信息的输入经由大脑停留在精神层面,紧接其后的输出才能更好的过心融入骨子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