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离开韩国时我在想什么——寒城

当离开韩国时我在想什么——寒城

作者: 月下空山 | 来源:发表于2022-12-31 17:16 被阅读0次

2. 画扇

我与理发店和猫咪的羁绊之所以得以维持六年,最重要的契机是我被成均馆大学录取并跟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在后门电梯附近住下,个中故事会在接下来“我的大学”中详述。

成均馆的后门是一片城中村,住户大多是老年人,房子也跟他们一样老,我们住在一个山坡正中的老房子,对于那个坡的陡峭我们当时开玩笑说:千万注意别给腿摔骨折了,在那个坡上坐轮椅的话,我俩肯定比轮椅下去得快。犹记得那个房子的光线很差,每天光照也就两三个小时,房东因为潮湿的问题还特意准备了一个除湿器,但就算再小的两室一厅,一台除湿器也于事无补,但那时候的生活还是很快乐的,经常彻夜喝着酒谈古论今,大有“何陋之有”的超然。17年的时候学校周围还没有中式火锅店,海底捞也没开到大学路去,我们“中国胃”作祟,就用韩国拉面锅和瓦斯炉支起来了简易的火锅,买了日式火锅用的牛肉片、一些海鲜和蔬菜在家里的地板上铺了条旧床单,席地围炉而坐,大快朵颐,布置的精巧之处在于锅子离冰箱很近,菜不够或者酒不够都可以原地随时补给,除了腿麻或内急根本用不着站起来。有了第一次火锅的胜利,“一生要强”的好友又打起韩国烤肉的主意。学校附近只有后门的一个小超市,虽说物价便宜但是物品种类不够齐全,我跟好友近乎每月都要去一两次大超市,大超市名字叫易买得(不知丫怎么翻译的),在几站地之外且需要转线的往十里,有一次我们例行去大超市购物,他看到一个烤盘觉得规格和价格都很合适遂买了下来,既然买了烤盘烤肉这事就得提上日程来,对于烤肉好友的兴致比我要高涨许多,因为韩国烤肉大多是五花肉所以烤肉盘有一个漏油的孔道,需要用一个容器接住那些没用的油,以好友出门不捡东西就算丢的品性以前肯定是不肯用自己的物件的,那次为了烤肉难得慷慨一把。我个人来说挺热爱烹饪的,在故乡迫于长辈女性们的威压不好施展的在那个挤满了快乐的小屋子里尽情生长着。后来学校周围开满了火锅店,一直延申到大学路,海底捞也扩张到了那边,就算不去堂食也可以把菜品点到家里来,菜品越来越丰富,采买和创新的乐趣却丢失在岁月里了。

后来我们都搬离了那间小屋子,取而代之的是朋友的朋友,我依然住在后门,他搬去了前门。有可能是报复心理作祟,第二件出租屋的阳光奇好,由于搬进去的时候是一间空屋子没有安装窗帘,我第二天七点钟就被刺眼的阳光照醒了,光照强到需要背对着窗户才能看得清手机屏幕。我一直在这住到大学毕业,之后就搬到了最后那所白色的房子里。白色的房子更加远了,在一个更陡峭的坡上,陡到但凡在那个坡上摔倒第一时间不可能爬起来,因为会往下滚,好友戏称之“寡妇坡”,但搬过去不久就修了楼梯。

刚刚说到那个小超市,我对那个超市还是有些感情的,因为我六年留学生涯大都住在学校后门电梯附近,路过小超市时难免要进去逛一逛看一看新鲜的蔬菜水果有什么好买的,尽管它的物品不齐全但是各种泡面应有尽有,留学生大多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想吃泡面,又或是不得不对付点泡面,去小超市里买可以解决问题的同时保持些新鲜感。小超市里有个胖胖的收银员大姐,她留着干练的短发,时常笑眯眯的,还会热心的跟我打招呼,起初我只是按惯例进行回礼后来就算在路上遇到也习惯性地主动打招呼,这一习惯就是五年,后来研一去买东西的时候她笑着问我怎么还没毕业,我没留神地一愣,她又笑了笑说原来是韩国话太难了,我也一笑置之。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那个坡下面的便利店,首尔大都被四家便利店覆盖,GS25、CU,7-11,以及mini shop, 其中规模比较小的类似中国的烟酒超市,规模比较大的才是传统意义上的便利店,山坡下面的那家是GS25便利店,规模挺大,主要因为再往坡上面走就找不到适合开便利店的地方了,可以说这个便利店供养了半个山头的住户。我虽一直住在后门附近,但两次搬家的路线是离便利店越来越远,无奈附近只有此一家便利店,想逃也逃不掉。便利店的老板是年近花甲的老人,说是老人不太合适,毕竟现在医疗条件比有“花甲”这个词的时候高出不知多少。店主人非常健谈,他经常在店门口的地漏旁抽烟,每当有像我这样的熟客走过就会打声招呼,大多是问“从哪来”,“去做什么”一类的街坊话,这样的场景甚至时常出现在梦里。由于我非常爱喝酒,而便利店的酒种类齐全,就经常去买酒,我对于酒属于一条到黑的,比如在便利店里买威士忌,我只买黑方,750ml喝两顿之后再买,健谈的老板经常会给我推荐其他品类的酒,甚至不惜打折“引诱”我购买,但是固执的我依然拿着一瓶黑方走到收银台,老板扫条形码的时候嘴里会嘟嘟囔囔,多是说我固执或者感叹自己和年轻人之间的“代沟”。

后门有两家炸鸡店,一家开在路边,另一家开在它正对过。刚刚搬到后门的时候这两家炸鸡店就这样开着,到我离开首尔的那天还是这样开着,两家店在不停的磨合中形成了小规模类完全竞争市场——产品无差异化,为数不多的朋友提过炸鸡的口感有差异,但我6年也没尝出有什么不同。但由于一家店的装潢较好,另一家装修简单但堂食的食客很少,所以跟朋友聚会时会选择装潢好的,而两三人小酌时会选另一家。两家店连提价也近乎同步,从17年的6,000韩元一只,2020前后涨到了8,000。炸鸡是我求学生活中不变的PlanB,假如一天特别忙或者想不到吃什么就会去买只炸鸡和几罐啤酒当作晚餐,既可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又能大饱口福,一般这个时候会有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该去哪一家好。经常聚会吃饭的地方除了这两家炸鸡店,再有就是好友在前门的出租房,房间本就不大依然“倔强地”摆放了床、电脑桌、衣柜、衣架等生活用品,最后只留出两三平的空间可以聚会聊天,但空间越小越是繁忙,除了我们固定的聚会,还时不常要接待学院同学甚至教授的突然到访,到后来大伙基本不把那个地方当他的住所,而认定为聚会的地方,就在那三尺见方一聊就聊到深夜。我常劝他:“要不把床和桌子这些都卖了,收拾收拾改饭馆得了。”

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6年有半,对于它的一切甚至比故乡还要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离开韩国时我在想什么——寒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lq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