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爬楼一个微信群,群里发了好几条有关学习资料的链接,下意识点进去,瞄了两眼,然后收藏。我相信大多数人也是这么做的吧?
当时突然想到几天前收藏的学习资料还没看。我就点进了“我的收藏”,一看,各种资料文章,让人眼花缭乱。这些文章往往在我收藏之前大多看了两眼就丢就收藏里,想着明天找个时间好好看看,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还有手机里app,有社交的,有获取资讯的,有笔记类的等等,每一种app都在两到三个以上。特别是笔记类!有石墨文档,石有道云笔记,锤子便签,讯飞语记,幕布。虽然各有各的长处,但都大同小异。都是以记录文字为初衷。下载了太多,每个app里记录的文字就都是东一点西一点。往往在我需要某个资料的时候,都要反反复复的打开这些app,因为我找不到在哪里!这样,这些本来很实用的工具,反而给我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那句话说的非常对,“苦恼来自于选择太多”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因为选择太多。所以我找到一本关于整理信息的书,让我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啊。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日本人,叫奥野宣之。在我的印象里日本人喜欢简洁,善于整理。还能从整理中摸索出人生哲学。比如之前风靡的“断舍离”以及“整理术”等。
那这位作家在日本也曾掀起一股笔记本风潮,被人们誉为"笔记本作家"。他所著作的书中其中有一本书叫《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是《如何有效整合信息》的修订版。旧版主要以”整合信息“为主要目的。在新版中奥野宣之就以”信息整合“为切入点,深入讲解如何通过笔记进行知识生产。也就是帮助你在这个被信息充斥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记录信息,整理信息,将精华信息转化为新的素材并灵活运用。我看完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希望我的讲解对你也有帮助。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一元化笔记法”。也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核心一点之一。
一元化笔记法
一元化笔记法有三个规则,这三个规则可以让你的笔记本“乱中有序”!
一元化:一元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将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一册笔记本上,不需要进行分类。
你可以在你的笔记本上记录工作内容,值得一提的开心事,遇到的一些麻烦事,备忘录,游记,对某件事的看法,以及读书笔记,书评影评等等。都可以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你可能会想,那笔记本不就十分杂乱吗?跟东北乱炖似的,何谈简洁?哪有日本人断舍离的风格?
时序化:那么你需要遵循第二条规则,也就是按时间顺序使用笔记本。
在每条信息记录前一定要添加日期,也就是6位日期记录法:年份后两位+月份两位+日期两位。例如:2018年2月7日=180207
为了避免笔记本册数增多造成混乱,当你的笔记本已经记录完了在更换新的笔记本时,需要给笔记本标注序号和使用的时间段。例如:[188]130513~130610(笔记本序号和使用年月日时间段)
遵循第二条后,我们来看看最后一条规则,这条规则是防止笔记本册数增多查找信息非常不方便。奥野宣之自己的笔记本就有188本那么多!概括的时间段有十年之久。如果要在这么多笔记本中查找某年某月某日的一条关于书评的信息,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于是奥野宣之就想出了索引化。
索引化:索引化是为了帮助你在良多的笔记本里找到想要的信息。分别是纸面索引和数字索引。
纸面索引:
1.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制作目录(事先标注页码)。
2.设置粘贴标签,需要在标签处写好分类。
3.在切口处用马克笔或其他涂色工具进行分类。
数字索引:
①每条信息由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组成。例如:
001 030410 采访松下幸之助纪念馆
189 130616 采访邪马台国研讨会
②使用Excel表格将目录纳入数据库。利用关键字搜索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只给最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建立索引条目。例如:
·认真书写的读书笔记
·想重读的书评
·在年初等特殊时期仔细考虑过的事情
·较长的构思和设想
·旅行和远足的游记
·聆听演讲和研讨会时的笔记
过去一俩年内使用过的笔记本用纸面引索就可以查找到,但找几年前的信息就不太容易,所以使用数字索引可以完整检索笔记本信息。
一元化的三条重要规则说完,接下来我们说说书中一些实用的记录方法,让你的笔记本更简洁!
高效率的小窍门
用首字母来略记/将常记的内容符号化
首字母记录方法大多用于书写时经常出现的地名等等。而将常记的内容符号化就是将日常高频率出现的词组符号化,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让你在繁琐的笔记中快速找到你想要的内容。例如:
R-阅读:读过的书的标题,感想,集锦
M-电影:看过的电影的标题,感想,印象深刻的台词
T-电视:看过的电视节目的标题,感想等
会-会议:访谈,会议记录
P-计划:工作上想尝试的计划,觉得有趣的内容,感觉可行的想法
素-素材:想对他人说的话,想写到网上的话,想用在什么地方的句子
A-想法:想做的事,改良改造的方案,妄想
E-饮食:吃过的,喝过的东西
这些符号化的小窍门十分实用,首先你的每条信息前都记录了序号以及时间,如果再加上小标题就更加一目了然了,日后查找也十分方便。这些生活中经常记录的事情就可以参照作者的小窍门符号化。如果不是日常事件就需要另想标题了,但是要记住一点,如果当时想不出标题就应当空着,优先记下内容。
“葱鲔火锅式”笔记
“葱鲔火锅式”笔记适用于会议,听课,演讲,接受培训等等。具体做法如下:
①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圆圈”后在逐一书写
②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星星”记号标记后再写
③不断重复①和②项的内容
“圆圈”是身边一看 便懂的事实和讲师的发言,也就是所谓的“客观事实”。“星星”则是代表脑海中浮现的想法。即“主观感想”。整篇笔记以“圆圈”为中心,写写感想的疑惑,若是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则以“星星”为中心来整合。
反复使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可以提高自己思维方式,不在单一的局限于接受信息,而重在自己的对于事件的想法看法以及两者之间如何融合。
在融合过程中,你也许会冒出新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也许就是“素材种子”。这对于初学写作的我是一种十分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
说到素材,我们接下来就要看看奥野宣之如何利用日常记录的信息产生素材了。
创意素材如何生产
创意是什么?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这是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撰写的《创意的生成》(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一书中的名句。
那么你的笔记里所写的信息经过重新组合排列,也会生擦出新的火花。我们笔记里主要包括两类信息,工作中的信息和日常生活的信息,将这两类信息进行头脑风暴,一定可以孕育出让你意想不到的灵感。
奥野宣之从《创意的生成》这本书中获得创意的过程整合成5个步骤。
步骤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日常生活中不要放过任何值得利用的信息,比如在和别人聊天,看书,看电视,电影甚至广告时,出现你觉得非常好的金句,不要犹豫,马上记录下来,说不定在之后你写那篇文章这就是不错的素材。
步骤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当然这些素材不是记录完,就完事了。你需要时常翻看你的笔记,要带着问题去看,尽可能用不同的视觉去看,去思考,写下自己于记录时不同的想法。
步骤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现在你要咀嚼过的素材通过以下3种方法进行发酵。
重组法:将同一主题的笔记重新组合在一起。在组合的过程中你或许在大脑中已经有了某篇文章的种子想法了。
移植法:将相关的信息移植到一张A4纸上。尽量用手写,因为在誊写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发现素材与素材之间的关联性。
拼贴法:将有用信息复印下来,粘贴纸张上。拼贴法主要用于相关主题信息复印粘贴。要勤于动手,思考才会逐渐前进。这是奥野宣之在书中提到的一句话,共勉之。
步骤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5: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在经过前面3个步骤之后,相信你的灵感在大脑中已经碰撞出火花了吧?最后就是将你得到的成果具体化。
知识生产需要琢磨。不需要人云亦云,也不需要表达人尽皆知的东西,需要提出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出乎意料的想法,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从如何打造一本属于自己的专属笔记本再到利用笔记信息创造素材都讲解得面面俱到,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就更需要制作一本笔记本了。
长久记录下来,也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一样的改变,量变终究会带来质变。
现在开始动作制作一本自己的素材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