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月初,是复习周,所以一直忙着复习准备期末考试,刚放假,就中间间隔了一天就去驾校学车,时间真的很紧迫,一点都没歇着(其实我也有在偷懒追《知否》哈哈哈)。所幸的是,期末考试成绩还可以·,除了经济学不太理想之外,其他还好。并且在驾校练车的这半个月里,科目二终于顺利通过,尽管中间有忐忑,有紧张。
01
二月伊始,和一个老朋友见面了,他,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我最近超级想见的那个人了。关于和他见面的这件事,真的在心里想过无数遍各种场景,也许是我自己看得太重了。尤其是在见面前一天,紧张激动,焦虑不安,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可能是有期待吧。其实见了之后,在一起吃饭,聊天,走路,看电影,也都很正常。刚开始有点紧张,后来慢慢都和两年前一样,说说笑笑。他觉得我没变还是那样,我觉得他也没变,还是老样子。聊了大学,聊了专业,还开玩笑聊了聊过去。
虽然点的是酸菜鱼不是柠檬鱼,虽然看电影晚到十几分钟没有看到开场,但依旧是极好的一天了。
说到这次见面,不得不提一部电影《白蛇 缘起》。这是一次偶然聊天中他推荐给我的一部电影,说是他同校师哥师姐有参与制作,是一部最近比较火的国漫,票房口碑都挺不错的,然后我们就约着一起去看了。(关于电影介绍具体介绍详戳链接——刷新国产动画最高分?中传学子主创爆款《白蛇 缘起》,我哭了…你呢 ) 关于观后感,就我来看,画面完美,但情节依旧有待提升,整体还不错,插曲也很加分。 据说这部电影档期延长,推荐大家去相约电影院咯。
我的2018年的小尾巴——Great!希望2019的一整年——Perfect!
02
之前是忙着学习,忙着出去玩,一直满心欢喜,却满脑空洞。这一个多月以来,几乎都没有思考。忽然发现自从放假以来,脑子就一直乱糟糟的,就像是每天都在懵圈,不知所云,如同行尸走肉般没有了灵魂。讲真我挺不喜欢假期里现在的我。懒惰,不自制,甚至连安静看书的机会都没有几次,更别说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写东西了。这似乎都成了奢望。
这几天脑子里的胡思乱想,造就了这篇自我反思文。
周围经常会有人问,有人喜欢你吗?其实我想问,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我很不喜欢现在的我。
我不喜欢我的不自信,有很多时候,面对机遇畏畏缩缩,担心自己做不好,各种脑补失败结局。其实勇敢出来尝试一下,就不会后悔,这又有何不可呢?
我不喜欢我的不自制,熬夜,多吃,玩手机。大家都知道熬夜的感觉很棒,都知道多吃一点美食更满足,也知道多玩一会手机更开心,但是不自制的后果又让我叫苦不迭。
我不喜欢我的不静心,不能够安安静静听完一节网课,不能够耐着心看一会书,不能够心无杂念地提笔记录生活。浮躁让我倍感焦虑,或许应该偶尔保持孤独,才能静下心来。
我不喜欢我的不惜时,总觉得时间还有好多,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开始用心,让大部分大好时光都浪费掉。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对时间的慷慨,就是慢性自杀。”我觉得我就是如上所述。
03
但与此同时,有时我也喜欢现在的我。
我在不断成长,一直在努力成为我喜欢的自己。
我喜欢有责任感的人,在其位,担其责。
我喜欢持之以恒的人,坚持到底,总有意外之喜。
我喜欢自信的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
我喜欢自律的人,正如Keep的标语所说:自律给我自由。
我喜欢做事干练的人,敏捷迅速。没有人不喜欢效率高的人。
我喜欢公私分明的人,对事不对人。工作与生活应当有个界限。
我喜欢独立的人,无论是生活,还是情感,只有自己能够牢牢抓住的,才是确定拥有的。
我喜欢有能力的人,哪怕能者多劳。因为有能力才会让自己的存在有价值。
我喜欢有计划的人,大到人生规划,小到每日to do list,计划是成功的垫脚石。
我喜欢有魄力的人,遇事冷静分析,当机立断。毕竟,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我喜欢有主见的人,自己心底里要有一杆秤,何事都应该要有自己的看法,而不应该摇摆不定。
我喜欢收放自如的人,该轻松时是那个风趣幽默的人,该严肃时是那个走路带风的人,自带气场。
我喜欢有准备的人,虽然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不反驳,只是想补充说,竭尽全力后的路是宽阔平坦的,坐等干耗着的路挺崎岖的。
我喜欢温文尔雅的人,都说读书改变气质,的确如此。与此同时,也希望能涉猎范围广一点。拿我来说,作为一名经济学学生,看书除了看《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外,最好也能多看看诸如《蒋勋说宋词》这种古典诗词美的书。涉猎广泛,融会贯通,这样才是极好的。
这就是我喜欢的人,我喜欢的人设很完美,虽然这不是我,但我会见贤思齐,我也在不断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我也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我。
我至今都在拖延,这篇文章拖拖拉拉写了两天,都是干瘪的文字,没有细节,没有情感,有的只是冷冰冰的反思,我也觉得索然无味。但是这些想法就是每天在我脑子里蹦蹦跳跳。也许这就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的:“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的确如此。
先要让自己喜欢上自己。
愿共勉

• end •
文字来源 | 火火
图片来源 | 网络
图文编辑 | 火火
图文链接来源 | 中国传媒大学官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