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读过之后,再回过头回忆这本书时,发现没有能力总结出这本书的精要和优点。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应该每个读书的人都曾经或正在遭遇这样的问题。因为要学习写读书笔记,就找来了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收获不少。所以就写下了这篇关于如何写读书笔记的读书笔记。
阅读一本书,可能会遇到别人问你以下几个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你会怎样回答?
而写读书笔记,就是把思考的迷雾装进袋子里的过程。
只记精要
关于如何写读书笔记,这本书提到一个窍门,就是彻底的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读书要有取有舍,对于自己感觉有用的内容,可以精读,甚至反复读,遇到特别重要的要说三遍的文字,就把它用笔写下来,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关于读书方法:有些书只适合速读
出版业的繁荣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出书的门槛越来越低,但凡一个可以写字的人就有机会出书,同时一些职业作家对于图书质量的要求也不像以前的作者那样严格了,以至于很多书的内容只用书名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这样的书,根本没有必要一字一字、一段一段地去精读,也就没有写读书笔记的必要,完全可以一目十行,用速读的方法阅读,尽可能地节省阅读时间。
还有一些书,脉络清晰,内容却满是废话,那就仔细阅读一下目录,再重点读一下每章的大小标题、开头和结尾,里面的冗长的文字如非必要完全可以跳过不读,采用用“跳读”和“泛读”方式。
写读书笔记也需坚持
写读书笔记是一件略有难度的事,也需要坚持,和我们生活中其它好习惯的养成一样,都是需要付出一些辛苦才可以实现的事情,但是与它的收益比起来,这点付出完全值得。也和其它习惯的养成一样,需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个打动自己的段落,想着要写点感想,可能只会写下“这一段好棒!”,这样的笔记是最初级的,下一步就要学会用自己的文字来解释这个“好棒”到底“棒”在哪里。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解读能力就会逐渐增长。
而我们写下的每一段笔记,也就好比我们得到的一个又一个的勋章,是对于我们付出努力的正反馈。回头去看自己的笔记,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增进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自身的激励。
摘抄是效果最好的记忆法
我已经养成了用网易云笔记摘抄的习惯,感觉这个比用实体的笔记本还要方便,只是复制粘贴肯定没有用手写一遍来的记忆深刻。
这本书里讲的是怎样用实体笔记本手写读书笔记,是有些古老的方式,可以部分借鉴,不必全部照此执行,我个人觉得还是用手机来记的好。我目前在用的应用有网易云笔记和讯飞语记,讯飞语记的语音识别率比较高,比较适合独处时记录零碎的想法,人多时对着手机说话会比较尴尬。涂书笔记也试用过一段时间,不方便,不推荐。
关于选书和购书
关于选书和购书这一章,对我用处不大,我认为利用豆瓣和当当的效率会更高,所以早就不在实体书店选书购书了。可能是因为日本没有类似豆瓣的网站,所以作者的选书方法还是我们上个世纪用的方法,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
我的选书过程基本在豆瓣完成:只要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就打开豆瓣,输入书名搜索,然后查看评分和评论,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必要购买,顺便加入“想读”列表。通过“读过这本书的人也喜欢读”的同类推荐功能,也可以发现一些自己根本没有听说过的书,进一步拓宽边界。
购书基本在当当。每个月攒够一批,统一在当当网购买。或者某个时间点对某个主题的图书非常感兴趣,就自己列个书单,一次性购入。比如这次,就一次性集中购买了关于阅读和讲故事主题的书。如果不是没有库存,基本不需要考虑其它的电商网站,当当、亚马逊、京东几家电家的图书价格相差很小,不必把时间浪费在比价上。
本书最后一章“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里面有几个不错的小创意:
把正在读的书堆在一字板书架上,读完后再放回书架。
这个一字板书架比较实用,每层可以堆放几本书,可以随意抽取,也不必担心歪楼。我也打算入手一个。
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在家里每个位置放不同类型的书,玄关和鞋柜都可以放一些,这样每天出门时都可以顺手捎上一本,省去选择的过程。
去掉外封,让读书变的轻松。
关于这个外封我有话要说!前两年我发现很多书都有着讨厌的腰封,最近我却发现,新出版的书腰封比以前少了,因为出版商把腰封的内容直接印到了外封上,除了封面以外,他们又额外设计了一个外封!这个外封是独立于书本之外的,所以读书时带着它很不方便,实在是糟糕的鸡肋设计!
读书其实就是在文字上旅行,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目的地,而读书笔记就好比游记,记下自己旅行体验中的所思所想,可以提高自己的感受力,也是让旅行都不再只是到此一游的最好办法。
网友评论